2025年05月01日
第02版:02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经理刘金光——

牵头打造黄骅港智慧调度平台

本报记者 刘 杰

刘金光正在调度指挥生产运营。通讯员 摄

昨天,在黄骅港煤炭港区装船码头,30米高的装船机高速运转,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运送到码头旁的货船上。值班人员正通过智慧运营平台实时查看煤炭装船情况。

据介绍,这些煤炭来自2公里外的堆场,通过取料机被输送到皮带机上,到达装船机后,再被运往船舱。让记者大开眼界的是,这些生产工序,不需要人工操作,全部由公司的“智慧大脑”指挥完成。

这个“智慧大脑”,是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经理刘金光,牵头打造的黄骅港智慧调度平台。

“黄骅港现有的生产规模是多次扩建实现的。这不断提升的设计能力和吞吐量,对货物的周转率提出了极高要求。”刘金光说。

如何让能源运输“大动脉”安全高效畅通?2023年6月,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建设新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新的系统功能研发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组织团队奋战9个月,进行了多次研讨和实验,不断攻克一道道难题,系统的功能实现不断完善。”刘金光说。

相较仅能调度港区内装卸的旧系统,新系统实现跨越式升级:将调度网络延伸至煤炭运输全链条,贯通产地开采、铁路运输、港口装卸及目的港仓储数据,整合19个业务系统与2000余项数据,构建一体化协同调度体系。

25.4米×5米的巨型指挥大屏上,实时呈现铁路列车、堆场、货船运行数据,同步更新煤炭产地产量、朔黄铁路运输动态,货船离港后的虚拟航线直至抵达目的港才消失。依托该系统,调度员可提前掌握上下游信息精准排产,卸车指导员可为13台翻车机智能规划作业,17个泊位装船进度实时可视,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

“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和我并肩奋斗的团队和给予我支持的家人。”刘金光说,他将永葆初心,继续扎根岗位,带领团队用实干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答卷。

2025-05-01 本报记者 刘 杰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经理刘金光——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2379.html 1 牵头打造黄骅港智慧调度平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