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文旅,在这个“五一”交出一份亮眼答卷:404.9万人次游客涌入这座运河古城,同比增长21.34%;29.91亿元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9.24%。南川老街、沧州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景点更是成为“顶流”,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流连。
沧州的“火”,绝非偶然。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沧州这座城市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近年来,运河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沧州独特的武术文化、非遗技艺、市井烟火融入现代旅游场景,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一场场武术展演,展现的是沧州人的豪迈气魄;一次次非遗体验,传递的是千百年来的匠心传承;一个个民俗节目,唤醒的是城市记忆中的烟火温情。
文旅融合,最忌“千城一面”。沧州文旅的成功,恰恰在于找准了文化内核与旅游形式的黄金结合点。文化是魂,旅游是形,唯有形神兼备,方能打动人心。在沧州园博园感受过“一步一景皆故事”的匠心设计,在南川老街品味完“一砖一瓦诉乡愁”的市井风情……当游客踏上返程,带走的不仅是照片和纪念品,更是一份对沧州文化的认同与共鸣。
以运河为纽带,将散落的文化珍珠串成链,让传统与现代对话,让历史与未来交融。这种创新表达,既是沧州文旅对本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旅游供给的提质升级。
流量易得,“留量”难求。唯有以文化为根基,以创新为羽翼,才能让游客从“路过”变为“停留”,从“打卡”变为“常来”。当文化成为一座城市的独特IP,流量自然会转化为持久的“留量”,而这座城市,也将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