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青年李刚,以科技赋能,引入地埋式自动伸缩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和小型气象站等打造智慧农业,带领合作社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他还将直播引入农业生产,打造大家看得见的绿色种植模式,吸引消费者上门购买;现在他又借势大运河区域开发,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道路
秋收过后,当周边的农户还在为销售秋粮四处奔波时,吴桥县奔腾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刚却气定神闲,因为他的客户早已自动上门了。
刚开始晾晒新收获的小米,李刚的手机就不断收到客户的订单。“现在,我的农产品不愁卖了。”
原来,李刚常常用手机直播农业生产过程,周边的朋友看着他的庄稼一天天长大,品质有保障,当然就不愁卖了。
“我从播种就开始直播,出苗、中耕、除草、施肥……收获,让大家看着我怎样种地。通过点滴记录,大家认可了我的产品,未到收获时,很多人就会上门购买。”李刚笑着说。
其实,通过手机直播卖农产品,源于李刚之前的一次失败经历。
两年前,李刚接手一处蔬菜大棚。由于没有销售渠道,他的第一茬菜很多没能销售出去。
面对挫折,他开始寻找突破口。“之前空闲时,就将种田的过程录成视频放到朋友圈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人们很爱看,点赞数很高,我就突发奇想,不如拍视频,做直播,推荐自己的产品。”
说干就干。在第二茬蔬菜种植时,李刚就开始每天用手机直播的方式,记录种植管理过程。同时,他还调整种植结构,将甜瓜作为主打品种。
效果出乎李刚的预料,在甜瓜还未成熟时就有周围的朋友预订。等到成熟时,更是吸引了沧州、德州的消费者前来采摘。
“甜瓜没出地头,就被大家买光了!”李刚感慨道。
敢为人先
打造智慧农业
直播农业种植,让李刚收获良多,但更让周围朋友佩服的还是他的闯劲。
秋收过后,当人们忙着浇水保墒时,李刚却拿起手机,轻轻一点,地下的喷灌设备缓缓地探出头来。
“通过水利部门扶持,我在农田里建起气象站,安装地埋式自动伸缩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气象观测设备全天候不间断地对农田温度、湿度、地温、辐射等要素进行自动监测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如果发现土壤缺水,我用手机就能控制智能喷灌系统及时为农作物浇水、施肥。”李刚望着一望无际的农田微笑着说。
能得到水利部门垂青,就得益于他的闯劲。
2014年春,吴桥当地开始推荐地埋式自动伸缩水肥一体化喷灌工程。正值小麦拔节时,埋设喷灌设备就要在麦田内挖开一米多深的土层,对地表的小麦将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很多农户都不敢尝试。
正当推荐工作陷入停顿时,李刚主动找到项目部,承担起项目的实验工作。
一个月后,400亩麦田完成铺设。“当年就见效益了。”李刚说,“之前浇地,两三个人浇一亩地,一天也浇不了几亩,400亩麦田要浇十多天。用上喷灌设备后,一天就浇完了,省时、省人、省水。”
第二年,地埋式自动伸缩水肥一体化喷灌面积发展到800亩。
之后的小型气象站推广,他也是第一个承担。
借力大运河
探索休闲观光农业
在李刚的带领下,合作社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他也成为吴桥县政协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现在,李刚又开始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循环生态农业的路子。
“合作社背靠大运河,紧邻105国道,地理位置优越,沧州、德州等地游人很方便前来旅游、采摘等。加之近年来大运河开发和全域旅游的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必将大有可为。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我们又将循环生态农业的路子加进来,力图打造多元发展模式。”李刚阐述自己的发展理念。
为对接大运河周边环境修复和开发,目前合作社内1800土地全部种植了果树,红富士苹果、红香酥梨、蟠桃、冬枣、山楂、核桃等30多个品种11万棵。此外林下间作小麦、玉米和蔬菜。再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殖,目前存栏牛70头、羊200只,牲畜粪便再回田,又能保护土壤,增强肥力。
经过两年的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初见成效。“现在合作社在当地小有名气,我们种植的蟠桃等水果,开始吸引周边消费者前来采摘,再过三四年进入盛果期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李刚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