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广欣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刘增州
学生“一对一”帮扶
王惠给学生指导功课
五年获得15个荣誉证书
在献县韩村镇马坊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一家人住在学校、吃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家庭就是特岗教师王惠家。
“王惠到学校五年来,教学成绩优秀,荣获了市、县、乡的15个荣誉证书。这是她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学校安排她上课,她从来没有含糊过。现在,她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教全校的音乐课。工作量特别大,还得照顾公婆孩子,真是苦了她了。”马坊中心小学校长杨金松说。
说起为什么要带着家人来上班时,王惠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
王惠是盐山县人,2015年,大学毕业的她与任丘市青塔乡白洋村的小伙儿张海楠结了婚,之后女儿张奕萱出生。这本应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结婚前,王惠的公公张喜增就做了大手术,身体虚弱。结婚后,王惠的婆婆崔小花患了更年期综合征,胃口不好,吃不下、睡不着。王惠的丈夫在中铁14局工作,长年在外不能回家。这样,护理老人的事儿就压在了王惠一人身上。
2016年8月,献县招特岗教师,王惠征得公婆同意后便参加了考试,结果就考上了,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可问题又来了,王惠上班儿谁来管孩子?谁来伺候公婆呢?一家人坐下来商量后决定:一块儿去学校,一家人不分离。就这样,他们一家人来到了马坊中心小学。
带着女儿、公公、婆婆来上班,这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小学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当时,学校的老师们先是惊愕,接着是惊喜。这一家的到来,给这所学校增添了不少的欢乐气氛。
“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王惠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全力以赴投入了工作。
她爱学生胜过爱女儿,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她都一清二楚。赵宇君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爱搞小动作,爱说话。王惠先是讲道理,之后是批评,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王惠另想办法:让赵宇君负责管另一个顽皮的学生。王惠把管的办法教给了赵宇君。结果,赵宇君既管住了那个顽皮的同学,又管住了自己。赵雨声不爱学习,不背英语单词,不写作业。为纠正他的缺点,王惠随时通过微信与家长联系,双管齐下帮助孩子改正了缺点。
在教学中,王惠还采用“一帮一”的办法。她说,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优秀的学生能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讲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孩子之间的情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王惠严于管理,不失温情,教学认真,方法多样。学生爱她,她爱学生。每到星期天,几乎都有毕业的学生来找她玩儿,跟她讲在新学校发生的故事。王惠说,每到这时,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王惠视公婆如亲生父母。王惠结婚前,父亲对王惠说:“你嫁人了,就应孝敬公婆,要像孝敬亲生父母一样的孝敬。”这些年来,王惠用行动塑造了好儿媳、好闺女的形象。王惠视同事如兄弟姐妹,老教师大部分不会用电脑,王惠就主动把活揽过来。年轻教师谁有事儿请假,王惠无论多忙也要帮助上课、管理学生。老师们见她对公婆好,对同事好,也更愿意帮助她。
“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王惠表示,久在他乡是故乡,她要在马坊中心小学干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