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但从年轻时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记账。
我小时候,家里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农业,母亲把每次卖粮食的钱都一笔笔记下来。在我看来,记下这些“大数额”的进项不算难,难的是她还记下生活开销。大到家庭所需大件,小到柴米油盐,一项项记下,月底累加,一个月的收入和开销一目了然。她有时还分析账本,看看花销较大的几项,是否有浪费,提醒自己。
我问:“这么记是不是太麻烦?”她认真地教育我:“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当时,我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总想,可能因为那时候家里不富裕,还要供养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母亲才这样。现在,我们都长大参加了工作,母亲仍保持着这个习惯。记账本还多了一项内容——她的“工资”。她在附近村找了一个手工活儿,按件领钱,她干劲儿很足,记得更认真。
参加工作后,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把每月收入、每日开销详细记下,非常有收获。虽说现在用微信和支付宝消费,每笔开销都能保留记录,但还是不如记账印象深刻。
账本虽小,但体现着节约意识,我觉得年轻人不妨试试,记下每月收入和支出,看看各项开销,如有浪费,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