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第06版:06

孙玉杰 身经百战“孙大胆儿”

吴桥县于集镇树头孙庄有一位老兵,14岁参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因为作战英勇,战友们都称他为“孙大胆儿”。而他的真名叫孙玉杰。

1932年2月,孙玉杰出生在树头孙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灾荒战乱,他很小就背井离乡,与哥哥流浪到苏北一带耍“独独戏”谋生。

“‘独独戏’也叫‘扁担戏’‘独台戏’,现在属于杂技,以前就是穷人谋生的手段。”老人说。

孙玉杰回忆,1945年4月左右,他们在沛县大屯镇耍戏时遇到一支部队。这支部队不抓人、不抢粮、不欺负老百姓。经过一番了解,得知这支部队是替穷人打天下的,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多年的流亡,他像找到了家一样当即加入其中。

部队当晚就开拔,奔向砀山战役。

“那天,雨下得很大,战壕里一半泥水一半血水。炮火铺天盖地,敌人黄压压一片往上冲,战场上倒着横七竖八的尸体……那时我14岁,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没有被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所吓倒。”孙玉杰说。

孙玉杰历经一次次战斗的洗礼,练就了一身本领,作战也变得越来越勇猛。一次,部队在日伪据点附近宿营,连长要把警戒哨放到敌人近处。没有人敢接这个任务,孙玉杰主动请缨,悄无声息地爬到距离炮楼一步之遥的地里,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清楚听到敌人说话的声音,直到天蒙蒙亮他才撤回。从此,落下了“孙大胆儿”的绰号。

还有一次,部队陷入敌人的重兵包围,战斗异常激烈,很多战士被打伤。孙玉杰说:“我打光80发子弹,把枪簧都打软了。”眼看战友受伤,他背起来就走,被重机枪追着打了几百米竟毫发无损。

转眼来到了1947年,孙玉杰所在部在黄河南岸遭遇国民党一个兵团。

“战斗从凌晨一点打响,因为敌人突然增援,防御实力增强,到天亮时两军陷入胶着状态。我当时是班长,受命带敢死队冲锋。敌人的重机枪瞄准我们扫射,一下把我的手击穿了……”

“子弹横扫过来,打碎了枪和手,竟然没打到我身上,真是幸运。”说起当时惊险的一幕,老人竟还开起了玩笑。

孙玉杰在河南范县、河北馆陶等地养伤,因为手部伤残失去作战能力,于1947年年底复员,返回阔别的家乡。

起初县政府让他学文化,打算安排他担任县里的干部。他偷偷把300公斤谷子的安家费兑换成牲畜与农具,选择回乡务农。

“俺们当兵打仗为的是解放穷人,没想过给自己要什么待遇。”孙玉杰说。

抗美援朝爆发,想到国家各方面困难,他响应毛主席“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号召,主动要求将二等残疾改成了三等。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始终认为,能活下来就是一种幸福。

如今88岁的孙玉杰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骑三轮车赶集,在家中照顾老伴儿,在村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历经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安稳的生活,是他最大的期许。

2020-11-1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62.html 1 孙玉杰 身经百战“孙大胆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