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第06版:06

贾迎春 见证日军缴械投降

15岁那年,贾迎春骑上“战马”,成为赫赫有名的八路军一二0师的一名战士。戎马30余年,他亲历了日军投降的重要时刻。近日,记者在运河区佳苑领域小区见到了如今已91岁高龄的贾迎春,聆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抗战岁月。

痛恨日军 毅然从戎

1930年,贾迎春出生在任丘麻家务乡留村,在6个兄弟中排行老二。因为土地少,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津浦铁路南进,迅速占领了任丘、河间等冀中城镇。老人回忆,家附近有多处日军据点,经常出来扫荡。儿时的他,还被抓去修炮楼,每天从早干到晚,干不好就会挨打。

当时活跃在冀中平原的主要是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0师,他们负责领导部队和群众在日军后方战斗。贾迎春说,当地老百姓非常拥戴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为了消灭八路军,日军隔三岔五就扫荡。有一次,日军把村民集中起来,把几十个成年男子关到马棚里,然后扔毒气弹讯问八路军的去向。还有一次,日军抓住村民拷问八路军的行踪。“村民们恨透了小日本,就是不说,日本人就把村民们抓起来毒打一顿,然后直接扔进村头的井里,一共扔进去18个人。”

日本鬼子的残暴激起了百姓的反抗,不甘做亡国奴的青年纷纷参军。1944年3月,贾迎春放下锄头,加入了八路军一二0师。

亲历日军投降时刻

“那时候我岁数小,力气也小,根本拉不动枪栓,他们就让我当通讯员。”参军时还不满15岁,首长看贾迎春机灵,又熟悉当地地形,就让他在一二0师独一旅旅部当作战科的通讯员,作战时来回传递消息。虽不用直接上前线杀敌,却也时时危险相伴。有一次,他和两名战友去送信,日军一发炮弹落下,两名战友当场牺牲,贾迎春命大,只受了点伤。

老人回忆,八路军生活条件艰苦,夏天和冬天各一身军装。战士们最宝贵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武器,另外一个就是鞋子。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穿布鞋的习惯。家里人给他买了皮鞋,他总是应付一下就换上舒适的黑布鞋。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贾迎春记得,他们的部队当时在内蒙古的卓资山上,他亲眼看着日本人跪在自己的面前,双手高举过头,交出大枪。那一刻,日军没有了往日的骄横跋扈。“就连日本人训练的狗也跟着耷拉下脑袋,不咬人了。”他说。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国共和平协议,大举进攻延安、山东解放区。为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一二0师独一旅开赴西北战场。

后来西北野战兵团成立,彭德怀出任兵团统帅,独一旅改编为西北野战兵团一纵二师,王尚荣任师长。这时的贾迎春,未满20岁但已经长得人高马大,成为了王尚荣的警卫员,参加了“三战三捷”“宜川战役”等西北战场上多个著名的战役。

在一次战斗中,王尚荣来到前线,正好有一发炮弹落下,贾迎春马上扑到王尚荣身上,保护了首长,自己的脚却被炸伤,至今还留有疤痕。

东征西战 迎来和平

贾迎春回忆,在西北时,跟随王尚荣去开会,他经常见到彭德怀总司令。“彭老总特别朴实,没有架子。我有个老乡是他警卫班的,有时我找他玩,彭老总还亲切地问我们这俩小鬼家是哪儿的。”说起这些,老人的脸上瞬间洋溢出笑容。

解放西北后,第一军驻守青海,一边剿匪,一边搞生产。后来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为了支援前线,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把第一军调往朝鲜。而此时,贾迎春已成为第一军军部的报务员。

美国为了消灭志愿军部队,出动轰炸机进行不定时轰炸。一次,贾迎春和报务工作人员提前截获情报,第一时间告知军部,避免了志愿军一场重大伤亡。为此,第一军还对贾迎春等报务人员进行通令嘉奖。

1978年,贾迎春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先后在沧州市锻压厂、供销社、外贸局等单位任职,1991年离休。

贾迎春被授予过不少军功章,他说,其中最珍贵的有3枚,分别是抗日战争的军功章,参加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功臣章,以及抗美援朝的小和平鸽。但因为几次搬迁,这些奖章已经找不到了。老人戎马半生,他感慨道,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如今,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但也要居安思危,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2020-11-1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65.html 1 贾迎春 见证日军缴械投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