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第06版:06

父亲作纽带 巧言解心结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奶奶和妈妈 各有委屈诉不完

瑶瑶的奶奶曾是单位的“一把手”,退休后照看瑶瑶,能干的奶奶觉得儿子和儿媳还是孩子,连自己都管不好,更不要说养育孙子。于是,她把孙子留在了身边,亲自照料。刚开始,儿子和儿媳乐得清闲,可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一个偶然的机会父母去接瑶瑶,老师告诉他们:孩子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总是以命令式的口气和老师说话,不跟小朋友玩儿,性格孤僻。

夫妻俩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了曾经当领导的母亲身上。于是,小两口回家跟老人商量,想自己带孩子。可是瑶瑶奶奶却不赞成,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在单位管理200多人都没有问题,带一个孩子更不在话下;另一方面又信不过小两口,怕他们照顾不好自己的宝贝孙子,弄得小两口很无奈。

而“80后”独生女小悦,也陷入了同样的窘境。为了打拼一番事业,小悦的老公整日在外奔波,无暇照顾家庭。小悦生了孩子以后,公公婆婆觉得他们经济条件不佳,又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主动搬过来帮忙。孩子的吃喝拉撒一应由爷爷奶奶负责,小悦根本插不上手。

就这样,本就敏感的婆媳关系,由于孩子的养育问题,变得更加矛盾重重。奶奶和妈妈都心怀委屈。老人觉得自己为孙辈辛苦付出,而小两口尤其是儿媳却丝毫不领情,孩子妈妈认为老人剥夺了自己带孩子的权利,导致孩子和自己不亲。她们都亟须找个人一吐为快。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集儿子和丈夫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孩子爸爸身上。

爸爸被忽视 夹在中间两为难

当两辈人都需要孩子爸爸的时候,又有多少爸爸能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呢?

面对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对于没有养育经验的妈妈来说,此时更需要爸爸的支持。但是,自孩子出生后,老人和妈妈成了照顾孩子的主力,本就在家时间不多的爸爸,回到家里也没有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于是,在孩子的养育方面,爸爸逐渐被边缘化。

当妈妈与奶奶因养育孩子而产生分歧时,很多爸爸会倾向于去说服妈妈。但他没想到的是,妈妈在养育宝宝时得不到爸爸的支持,本来就满心委屈,再听到爸爸的批评指责,心中的怨气更甚。于是乎,两辈人的育儿分歧就演变成了小两口的矛盾与对立。

爸爸夹在奶奶与妈妈中间,想化干戈为玉帛但有心无力,真是两头为难。

夫妻携起手 达成共识再沟通

对于这种情况,沧州市第二幼儿园家长学校副校长毛国芬解释说,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正是因为夫妻关系的建立,一个家庭才宣告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就为家庭创造了一个友爱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位的关系是亲子关系,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良好亲子关系的建构需要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加陪伴,及时解决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位的才是隔代关系,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隔代关系要从属于亲子关系,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法律上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承担义务。

处理三种关系都需要遵循同一个原则,那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因为夫妻之间存在性别差异,亲子之间存在年龄差异,隔代关系存在时代差异,三种关系的和平相处需要相互尊重,求大同存小异。

市二幼驻园心理咨询师郭振东建议,爸爸和妈妈要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双方不是对立的,应该携手同行。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不要成为各自老人的“代言人”,而要先建立起和谐的夫妻关系。爸爸作为两代人沟通的桥梁,要接纳并合理转换妈妈的情绪,两个人首先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然后再去和老人进行交流。

2020-11-16 本报记者 赵玉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266.html 1 父亲作纽带 巧言解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