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第06版:06

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本报记者 张梓欣 本报通讯员 高 雨 浩 伊

走进王廷怀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阵阵欢声笑语从屋里传来。儿孙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们跳起刚学的舞蹈,一家人其乐融融。

83岁的王廷怀是一位有着42年教龄的老教师。他不但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家孩子的教育也毫不松懈。奉公守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信待人的家训,为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个人立起了人生标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6个子女中有3人成为优秀教师,其他3位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用生命影响生命

1958年,来自黄骅市滕庄子镇夏庄子村的王廷怀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任职期间,省教委多次来学校检查验收,均获好评。“还记得当时领导们经常对我说:‘廷怀啊,像你这样把材料写得这么实的人,真是少见啊!’”王廷怀笑着聊起当时的情景,耿直的他一直深受领导信任。

说起耿直,老伴儿张密兰讲起了3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那会儿是盖老房,王廷怀去砖厂买砖,碰巧卖砖的是他以前的学生,一看是老师来买,就想给优惠一些,王廷怀一听,却坚持一分钱也不少给。

“回来跟我说起这件事,他说,咱不能沾人家便宜,孩子挣钱养家不容易。”张密兰说,后来他经常拿这件小事教育孩子们。

退休后的王廷怀,生活充实,除了在家照看孙子、孙女,还养花、养鱼陶冶情操。好几次学校请他过去帮忙,他都笑着拒绝了。“我老了,想法也老了。还是多给年轻人机会吧。”

在王廷怀看来,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自己端正做人,学生也会受到影响。

他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做人准则,一直影响着家里人,孩子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将“奉公守法”家训牢记在心里,时刻鞭策自己。

◇ 孝老爱亲一家亲

说起老伴儿张密兰,王廷怀眼里充满爱意。

“那些年,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一直是她照顾家,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自己扛。头两年,她病了一场,当时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我真是心疼!”

2018年端午节后,张密兰不慎摔倒,颈椎受伤导致四肢不能动,在医院一住就是50多天。王廷怀不顾儿女反对,每天守在医院里伺候她。后来,医院通知可以回家休养了,可孩子们的家都没有电梯,上下楼很不方便。这时,王廷怀的外甥主动空出自家有电梯的房子,让妗子去他家疗养。孩子们则不分日夜地轮流守着母亲。经过半年多的悉心照料,张密兰的病情好转。

张密兰病好后,老两口商量着重建老房,回去居住。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子女们争相为新房装修、添置家电,在花钱上谁都不计较。

小儿子王胜说:“老两口身体好、心情好,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

◇ 向善力量传美名

在王廷怀的家风中,向善是主旋律。

一次,小儿媳李德霞在中行取款机附近拾到一部手机,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失主。失主拿出几百元钱来答谢,被她拒绝了。前几天,大儿子王强遇上一位问路的老大爷,本来以为告诉他走的方向就行了。王强走出一段距离后,回头一看,老大爷还不知往哪走,他立即返回去,这才发现老大爷的身上带了一个电话号码牌。王强随即打电话联系了老大爷的家人,又帮老人联系车送他回家。最后,王强骑着老大爷的自行车,跟着车一起把他送回家才安心地去上班。送到家后,他才知道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 “诚信助人”的故事比比皆是。良好的家风是无形的资产,这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也是村里的榜样,曾获得 “精品庭院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荣誉。

“这个家庭很和睦,姐弟之间以及上下辈之间关系都很不错,老人疼孩子、孩子孝顺老人。我们邻里关系也很和睦。”邻居王延兴说。

2020-11-17 本报记者 张梓欣 本报通讯员 高 雨 浩 伊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318.html 1 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