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记得1987年海兴县的那次公判大会。可王淑凤记得。
那天,她就坐在主席台上。风一个劲儿地刮,带着渤海湾咸涩的味道。
十几个小伙子被押过来,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因为犯罪,他们被判处不同的刑期。其中一个,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他的母亲白发苍苍,哭得死去活来。
王淑凤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过那位老母亲,眼泪也跟着下来了。风,冷而硬,吹在脸上生疼。
当晚,王淑凤怎么也睡不着。一闭眼,就是老人的哭喊声和一张张年轻的脸。联想到参加的另一次公判大会上,面对即将执行死刑的孙子,满头白发的爷爷撕心裂肺的哭声,她怎么也无法平静。她是县人大主任,也是一位母亲。那些孩子才多大呀?怎么就犯了法?全赖自个儿吗?难道家庭没有责任?学校没有责任?社会没有责任?她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
1989年,海兴县成立关工委,王淑凤兼任关工委主任。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干部,开始走上帮教之路。1997年,王淑凤从海兴县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彻底投入帮教团的工作中,一晃就是30多年。
三十一年尘与土,六万里路云和月。帮教这些年,她辗转风餐,辛苦倍尝,回首来时路,却始终无怨无悔。
为了谁,顶风冒雪而来
王淑凤所在的帮教团,有个特殊的名字:海兴“五老”帮教团。那是因为,团里多是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干脆,就以“五老”为名了。
每到年底,是王淑凤和“五老”们最忙的时候:沧州、天津的五六所监狱,他们都要走一遍。
帮教工作也曾遭质疑、被冷落。监狱领导最初以为他们是走过场,后来看到他们帮教的过程,心悦诚服地表示:“你们是真帮实教,对我们的工作太有帮助了,希望你们常来!”
有一回到天津滨海监狱帮教,正赶上下雪,王淑凤还感冒了。始终支持她的儿女头一次劝她别去。她说:“里面关着的要是咱孩子,去不?”说完,裹了件厚棉服就出发了。她知道,年根底下,几十名海兴籍服刑人员正眼巴巴地盼着他们。
他们已经摸索出一套帮教方法来:先播放家乡面貌改变的视频,再播放家访时拍摄的服刑人员亲属的电视片,然后由狱方和帮教团代表发言,接下来给服刑人员每人一份礼物,最后是面对面交流。
礼物不大,却透着妈妈般的关爱,还各有寓意:这是肥皂,你们要洗洗脸;这是毛巾,你们要擦擦身;这是笔和本,你们要记下心灵日记……
交流环节,王淑凤向每位服刑人员介绍情况时,从来不看记录本,就能流利地说出每个家庭的情况,家人给捎了什么话等。要知道,每个监狱,她面对的,不是五六个人,而是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人。
对服刑人员来说,最盼望的,不就是家人的消息吗?所以,当王淑凤介绍完情况,服刑人员都不由地泪流满面,就连监狱的干警们也非常感动。
一位监狱领导在目睹帮教大会的情景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服刑人员:“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顶风冒雪来到这里,为了谁?为的什么?还不是盼着你们好好表现,早日出去,重新做人?!如果不是心里装着你们,是不会对你们的家庭了如指掌的!”
是什么,让她们彻夜长谈
在沧州监狱帮教时,崔某引起了王淑凤的注意。
崔某只有二十出头,面庞白皙,身体单薄,眼神中透着绝望和无助。临来前,王淑凤和监狱联系过,知道他是新来的,因为抢劫被判无期。他兄弟三个,大哥在外地谋生,弟弟被判死缓,在另外一家监狱服刑。感到前途无望,崔某情绪非常低落,几次试图自杀。
王淑凤笑着把礼物递到他手上,像三月拂面的春风:“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
崔某抬起头说:“我父母身体不好,身边又没人照顾,不知怎么样了?我可能再也报答不了父母了……”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
王淑凤很肯定地回答,没问题。
崔某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她,说不清是信,还是不信。
几个月后,帮教团再来时,同行的竟然有崔某的父母!相见的那一刻,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之后,崔某一扫消沉情绪,在狱中表现越来越积极。
后来,崔某的父亲去世时,监狱破例允许崔某回家见他父亲最后一面。
办完丧事后,崔某的母亲深受感动,主动要求现身说法到监狱进行帮教。那次帮教活动很成功,崔某泪流满面,表示一定积极改造,很多服刑人员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回到海兴后,已经没有回村的公交车了,王淑凤邀请崔母吃住在自己家。当晚,两个母亲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崔母倾诉了整整一夜,流了一夜的泪,有悔恨,也有孤独。一开始,她叫王淑凤大姐,后来一论岁数,又叫大姨。临别时,她一个劲儿地说:“遇见您,我儿就有希望了。”
果然,崔某和他的弟弟积极改造,后来都减刑提前出狱了。看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又有了温暖和爱,王淑凤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他们的事,必须一管到底
与崔某不同,戴某入狱两年了,他的父亲连封信都没写过。
当王淑凤和“五老”们走进戴家时,一切都明白了。
戴父是一位老党员,孩子出事后,除了恨,就是痛,身体越来越不好,生活也没了保障。戴某犯罪留给家人的伤痛,很长时间难以愈合。
看到戴父的情况后,“五老”们嘱托村干部帮忙为他办理低保。收到低保后,戴父高兴地说:“我这就给孩子写信,让他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戴父还提出了另一个请求:孙女即将大学毕业,学的是法医。老人想请他们帮忙解决工作问题。
这可难住了王淑凤。不要说她都已退休多年,就是在职,也不敢打包票。老汉看出来了,说:“要是为难,就算了。”
要是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就算了。自己的事儿,她从来不愿意麻烦人。可这是服刑人员的子女呀!既然叫他们一声“孩子”,他们的事儿,就得管,还要一管到底。
“五老”们找到县公安局。了解情况后,县公安局拍板儿:先让闺女来上班。
海风暖了,柳树绿了,桃花开了。
穿上警服,女孩儿英姿勃勃。她拍了张照片,给父亲寄了去,还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她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已是正式干警。
生活有了希望,戴某在狱中表现越来越积极,还因为救人立了一等功。
2013年12月20日,戴某假释出狱了。
出狱第一件事,是到海兴县老干部局看望王淑凤和“五老”们。他打算去天津塘沽重新创业。临走时,他说,以后再去天津帮教,算我一个!
啥也别说了,跟我们走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走进吕家的那一刻,王淑凤和“五老”们的心还是一下子沉到了底。
屋顶塌了一片,凛冽的北风直灌进来,炕上只有一领席。吕某正蹲在地上抹眼睛。看见“五老”来了,他木然地站起来,目光浑浊无神。
王淑凤的眼圈儿红了。这样的家,还算家吗?
就在前一天,刑满释放的吕某来到县关工委,找到王淑凤说,自己出来了,但已经没有家了。吕某,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过功,后因盗窃入狱,妻子和他离了婚,儿子寄养在亲戚家,不认他这个爸爸。
他们联系上村干部、镇干部,又把吕某的亲属们叫到一块儿,开了个协调会。“别的不说了,咱得帮他把房子先盖起来!咱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房子很快就破土动工盖起来了!新房上梁那天,王淑凤来了。吕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没了娘,从今以后,你就是娘!今后我要是不好好做人,就对不起你!”
临走时,王淑凤悄悄把他叫到一边,掏出一个信封塞给他:“你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拿着,跟谁也别说。”
房子盖好后,吕某计划去外地一家化工厂打工。王淑凤不放心,临行反复叮嘱,化工厂有毒呀,可别为了挣钱不要命!
再次见到他,是他第二次中毒躺在医院里。王淑凤说:“啥也别说了,跟我们走,工作的事,我们想办法。”
她想起了戴某。戴某曾说在塘沽揽了个工程,手下有几十名员工呢!
电话打过去,戴某说,工程干完了,但又说,他给留意一下,也许别的单位缺人呢!
让王淑凤想不到的是,打完电话的第三天,戴某就开着车回海兴接吕某去塘沽上班了。他说,正好有个单位缺保安,活儿不累,就是钱少点。管吃管住,一个月2000元。
吕某听了,高兴地直说:“不少了,不少了……”
他只身去塘沽时,身上只有40元钱,除了一套保安服,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戴某给他留下1000元,让他应急用。
因为工作认真,吕某被任命为保安组组长,后来又成为副队长、队长。还因为保护单位财产立了功。他娶了媳妇,和儿子的关系也好了,一家人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工作之外,吕某一年无偿献血两次。病人家属非要给他报酬,他说什么也不要,只是说:“我受过别人的大恩,想报答,没机会,就让我回报社会吧!”
这一切,他都打电话告诉王淑凤,好像一个游子在向妈妈倾诉,他感到这样做心里才有根。
非要报答,就回报社会吧
在王淑凤身后,有个人一直在默默支撑。他,就是老伴儿呼金岭。
他是“五老”帮教团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平时,帮教团里干活受累的事儿,他抢在前面;出头露脸的事儿,他一个劲儿地往后靠。谁也没想到,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么硬朗的一个人,竟然病倒了。
即使在伺候老伴儿最后的那段日子里,王淑凤还经常接听刑满释放人员打来的电话。她的语调永远那么轻柔,像母亲一样,熨贴着他们那颗曾经躁动的心。
接听电话,是她与老伴儿之间的默契约定。每次看到王淑凤通过电话耐心地劝解对方,呼金岭就觉得真好,因为,那也是自己特别想做的事呀!
2015年,呼金岭去世了。葬礼上,来了8个刑满释放人员,他们一致要求,为呼老披麻戴孝。
王淑凤不同意。他们说:“您和呼老拯救了我们,我们却无法报答。就让我们尽一点孝心吧!”
王淑凤还是不同意。她知道,丈夫和她一样,做这一切,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报答,只为自己的心。这份初心,属于她,属于丈夫,也属于帮教团的所有人。她要守住,无论何时何地。
葬礼结束后,戴某发来了短信:“沙发缝里有一万元钱,一定收下,是给伯伯办后事的。”
王淑凤让在塘沽工作的亲戚把钱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后来,戴某生病,一度产生了绝望的念头。王淑凤让学美术的女儿给他画了一幅山水《鸿运当头》,鼓励他重燃生命的希望。
30年帮教路上,王淑凤遇到过多少戴某、吕某、崔某?
答案是,太多太多了。每个人背后,王淑凤都有一长串和戴某、吕某、崔某一样感人的故事。30年帮教路上的这份精神厚度、情感深度,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恐怕很难想象。
他们都记着王淑凤说过的话:“我们最盼望你们能自食其力走上正道。如果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就更好了。”
2014年11月2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淑凤作为省老干部先进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北京归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走在帮教路上。
最喜欢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每当这时,84岁的老人会像孩子似的张开双臂,和阳光来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开始新的一天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