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第05版:05

“耳廓”上的公园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崔 霞 摄影 陈 雷

秋去冬来,花儿谢了,树叶落了,吴桥大运河公园依然美得醉人。

公园里那“一夜成白头”的观赏草,如绽放的芦花,一丛丛、一簇簇,迎风齐刷刷甩着飘扬的“秀发”,给落寞的冬日平添了些许浪漫。

大人想带孩子到草丛旁拍照,到了跟前,孩子却不配合了,一会儿在这儿掐棵草,一会儿跑那儿揪揪毛絮,转眼,身上沾满了毛毛。可能小毛毛钻进衣领了,小家伙痒得挠个不停,让人哭笑不得。

路边的浅水池中,虽荷枝残枯,稀稀疏疏的莲蓬仍高擎枝头,远远望去,如不屈服的军人,屹立在清凌凌的水中。难怪诗人说:“谁说残荷无擎力,哪知冬荷韵更深。”

“那边水面上有两只鸟,快过去看看。”听到旁边的游客招呼同伴,也好奇地跟了过去。到了跟前,把相机镜头拉近,原来是两只野鸭。

返回堤顶路,特意从运河岸边的杨树林穿过,头顶落叶雨,脚踩黄金毯,瞬间身心放松,好想躺在地上撒个欢儿。

京杭大运河吴桥段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特别是在宋家院村和大辛庄处突然大转弯,与河滩形成了如耳朵般的轮廓,仿佛为吴桥大地打开了倾听世界的一扇窗。为了让运河文化“活起来”,运河景观“靓起来”,吴桥县依托大运河原有生态,大力实施大运河生态治理和修复,巧妙利用河道蜿蜒曲折的特点,在“耳廓”上打造了运河公园。

“以前,出门是河滩地,来这儿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如今,河滩地变公园,每天来这儿遛弯儿赏景,这日子不赖吧?”这不,旁边几位老人散着步“晒”起了幸福。

走在公园中,移步异景,美丽画卷徐徐铺展:漫步曲径,聆听千年运河的历史回声;乘船徜徉河中,人随船走,景随船移;在文化浮雕前驻足,感受杂技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

先稳住小心脏,更好玩的还有呢。负责运河公园建设的吴桥润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为推动全域旅游,让大运河绽放异彩,运河公园规划仍在不断完善,林间体验、休闲采摘、红色教育基地……节假日,带着家人、朋友来这儿感受运河风情、体验田园之趣,惬意吧?

2020-11-23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崔 霞 摄影 陈 雷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77.html 1 “耳廓”上的公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