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第06版:06

独钟农机种大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宋志敏

褚光辉没有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却比谁都清楚凌晨4点的农田是什么模样。

天色漆黑,农机的大灯将前路照出一片亮堂。坐在驾驶室里,他的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发动机隆隆作响。

在地里忙碌了一天,褚光辉有些疲惫。可发动机的响声,在他听来却无比悦耳。驾驶座随着发动机微微颤动,仿佛这机器不只给农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充足了他的精神。

每逢耕播季节,忙碌到深夜,甚至是凌晨,对褚光辉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可这位“90后”农人,只要坐到农机上,好像就不知疲倦。

褚光辉是肃宁县梁村镇光辉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扎根土地至今,已有6年。

“年纪轻轻的,咋跟种地较上了劲?”不少人纳闷。

种地为啥对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还要从他的老伙计——农机说起。

“就爱这个,不上学后,俺没干别的,直接买了个拖拉机。”原来,每个男孩都有一辆汽车梦,而褚光辉将这个梦想“嫁接”到了农机上。

“别的不说,只要看见新农机,俺就走不动道,就喜欢听发动机的声音。”先前,褚光辉的父亲一直从事农机服务。没想到,耳濡目染间,褚光辉竟比老人还痴迷。

开农机耕田对他来说,不只是糊口的活计,更多了一份爱好。“不论有啥事,只要到了收割时,不吃饭也得去。”

尤其是与肃宁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后,他还发现,农机的种类多、服务广,还能规模化经营,简直是广阔田地大有作为。这几年,他不变的心愿,就是充实起自己的农机队伍。

“每年,要是都能添个农机,那不忒好了么。”同龄人挣了钱,添新车。他挣了钱,却要添新型农机。而且为了买农机,他把种地挣来的钱都搭上了。

“每个机械的马力不一样,功能也各有千秋。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农机功能越来越完善,想要规模经营,少不了这些好帮手。”

随着对农机的认识加深,在为农户服务的过程中,他更感受到机械化对种植的重要性。“地多,机器少。有时候,农户为了等机器,能等到晚上12点。”为此,2017年,他还申请了农机合作社,农忙时也要挤出时间,服务周边的农户。

有了自己的农机团队作后盾,他还在梁村镇张家庄村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搞起大田经营。

“机械化发展,是科学种田的基础。要降低成本,还要增产,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都是空想。”由爱好到事业,褚光辉慢慢上了道。

这几年,褚光辉还被评为新型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机手。褚光辉说,有这些“好帮手”助阵,他要在大田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020-11-2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06.html 1 独钟农机种大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宋志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