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玲的肉苁蓉基地在黄骅市齐家务镇大科牛村的坑塘边上,现在正是肉苁蓉丰收时。刘春玲拿着一把铁锨,像刨红薯似的干起活来。不一会儿,地面上就堆起一堆果实。远远看着,像一堆白薯。
“肉苁蓉是不是像红薯一样,地面上是茎,地下才是有用的根?”记者指着地面上比人高的植物提问,却没成想这一问,倒闹了笑话。
“这不是荆条嘛,再说了,哪儿有这么高的茎。”刘春玲打趣道。正纳闷着,却听她说:“肉苁蓉是吗样的也都看见了,快去屋里暖和暖和,咱们慢慢聊。”
说着,进了屋。大炕上,摆满证书。河北省“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沧州市“十大种植女能手”、沧州市“十佳致富女能手”……没想到,这位肤色黝黑、眼角已爬满皱纹的51岁农家女,还是个种植能手。感受着屋内与屋外几乎没有差别的温度,不由猜想,这些年她必是少不了辛苦。
“肉苁蓉是药食同源的产品,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等功能,人们叫它‘沙漠人参’,而且经济效益高,亩收益能到万元。”刘春玲先前种植天麻,机缘巧合下受到中国农大中药材研究中心的关注。几年前,中心想在平原试验肉苁蓉种植,就找到了她。
“俺们这儿就成了肉苁蓉种植试验点。咱庄稼人吃得下辛苦,而且俺爱好这个,尤其爱钻研。”刘春玲说道。
“肉苁蓉和天麻一样,是寄生植物,寄生在树木的根部,你看的那荆条,不是肉苁蓉的一部分,实际上它俩是搭档。”一番讲解解开了记者的疑问。
种植天麻,刘春玲用了三四年才成功,种植肉苁蓉,没想到又用了两年时间。
“这不寻思着都一样,可能试验几回就成功,结果不是这么回事啊。把种子播下去,根部缠不上,它怎么寄生?”最开始,为了提高播种率,她用PC管播种,就10粒、20粒、30粒、100粒种子这么试验,而且试验一次得两三个月后才能知道效果。除了播种量,还得考虑播种的深度、播种的位置等,不知道试验种了多少回,才成功。后来一算,肉苁蓉的接种率才7‰。
“而且肉苁蓉怕涝,有回雨水大了,都烂了。人家一下雨往家里跑,我是一下雨就往地里跑。”说起这些年的辛酸,刘春玲不免有些动容。
种植成功后,刘春玲没有一劳永逸,而是继续改良着肉苁蓉的种植管理方法,在播种方式、播种季节、下种量等方面不断改进。“没办法啊,俺就是爱好这个,要做不得做好了嘛?”
经过数年的积累,刘春玲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为了打开销路,她还开起了网店,效益不错。“以后就想着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