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第07版:07

革命路上“玉兰”香

齐斐斐 崔俊权 张振祥

提起抗战女英雄谭玉兰,东光南霞口镇谭庄村方圆几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人今年91岁,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幼小的谭玉兰参加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组织妇女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一生,一颗红心跟党走。

日寇侵略中国,靠的是沿津浦铁路长驱直入,铁路沿线4公里是他们的保护区。谭庄村距津浦铁路6公里,是挨着敌占区最近的村庄。这个村进步青年较多,谭丙瑞、李景田、谭玉兰家都是堡垒户。抗战初期,我军地下党的领导经常吃住在这里,当时想把区政府设在谭庄村,并在村北学校秘密挖了地道。

结果地道由于地质松软,时间不长就坍塌了。考虑到谭庄村离燕台村和南霞口村鬼子据点近,他们决定把区政府挪往马候杜村。区政府挪了,但游击队打击鬼子的重点是铁路沿线,所以五区的区领导们常在谭庄开会住宿,和群众打成一片。谭玉兰自幼就跟着乡亲们参加活动,早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6年在东光县妇女联合会主任孙庆荣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耳闻目睹了日军的罪行,尤其是在谭庄村发生了两次农历七月十五的惨案后,她更坚定了誓死跟党走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第一个七月十五,鬼子包围了谭庄村,搜查八路军,把谭玉兰当八路军的二哥谭培俊和五六个青年抓了起来,扔在村中湾里,逼问谁是共产党。后来,二哥被拉上来,遭严刑拷打,被敌人用水把肚子灌鼓后再猛踩,灌入肚子里的水从口中蹿出有一米高。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二哥却始终没有供出谁是八路军和共产党。

第二个七月十五,日本鬼子包围了谭庄,痛打本村村民杨路,让他交待谁是八路军,杨路的儿子因过度惊吓去世。

由于谭玉兰参加革命年纪小,就先帮着母亲烧火做饭,为伤病员洗衣服,帮着父亲谭丙旭站岗放哨。她年龄小、个头矮,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1943年的一天,3位区干部正在她家开会,谭玉兰和伙伴们在门外玩耍放哨。远远看见鬼子从燕台方向奔来。区干部马上从她家牛棚牛糟口钻入地道,躲过了鬼子的搜查。谭玉兰家的地道8年来成功掩护了20多名八路军和抗日干部。有一年,东乡的一名八路军战士腿部受伤,不能随军作战,在她家秘密养伤,谭玉兰整整伺候了一个多月。

谭玉兰的父亲和二哥都积极抗日,她家成了我军抗日的“交通站”。随着年龄的增长,谭玉兰除了站岗放哨、送信外,还多次参加扒铁道路、挖抗日交通沟。有一次,她带领本村十几名妇女夜间参加了北霞口村附近扒路活动,把路基上的石子运到远离铁路的大坑,使鬼子火车停运了好几天,损失很大。谭玉兰抗日有功,1943年,抗日政府奖励她一支洋炮,就是打猎的猎枪,鼓励她站好岗放好哨。

抗日战争胜利后,谭玉兰又积极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发动妇女做军鞋、军袜,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她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两次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之后她到原任坊乡任党委副书记,后来回本村当过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等职。目前,谭玉兰老人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在平常的日子中,时常为孩子们讲述战争故事,教育后代不忘国耻,感谢党恩。

2020-11-25 齐斐斐 崔俊权 张振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13.html 1 革命路上“玉兰”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