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城市改造中,如何保留历史记忆,是文化能否更好传承的重要问题。街道更名中,如何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也是重要问题。当前,城市改造和沧州街巷起名正在进行之中,慎改,改好,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沧州历史,保留特色文化,命名文化街巷,是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的话题。11月29日,“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129期,将邀请有关人士,在线上对此展开讨论。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市文联原主席魏新民,摄影师宗增顺、陈立新,历史文化爱好者张耀华。作为作家和市文联原主席,魏新民在沧州文化建设中作出不少贡献,对沧州文化的整体格局和走向表示出极大关注。在任期间,沧州文学、书画、篆刻、民俗、工艺美术等文化种类,取得突破性成绩,为以后沧州文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宗增顺和陈立新多年来坚持拍摄沧州的地标性建筑、老街牌、老街巷,积累了丰富资料,许多图片里的街巷,目前已经成为历史,或旧貌换成新颜。张耀华热心沧州历史文化并撰写过很多有关老沧州的回忆散文。
目前,沧州尤其是大运河畔还有哪些老街巷,现状如何?历史上的老街巷曾留给一代代沧州人哪些回忆?看似寻常的巷陌里,曾发生过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给城市打下哪些文化烙印?当代城市改造中,结合社会发展,能否给那些典型的老街巷容身之地,供人在心灵和文化上以诗意栖息?老街巷的局部改造应注意哪些问题?街道更名,如何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又能避免历史久远带来的生疏生涩感?如何广求民意,起出既有历史文化气息、又能突出街道本身文化特色的时代性前瞻性的名称?
这些群众所密切关注的问题,都将在访谈中展开。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扫码入群,参与讨论。
时 间:29日上午
电 话:1883378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