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第06版:06

读懂孩子的情感需求

本想教育孩子遇事多检讨自己,学会体谅他人,没想到却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心——让孩子觉得爸妈总是“向着别人的”,而“我的需求”没有人在意,“体谅别人”总要以“我的委屈”为代价。

这时候,孩子的“死不承认”,恐怕不只针对事实本身,而是在用和父母一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反复强调对方的错。言下之意是想说:对方也伤害了我,你为什么看不见?

孩子所强硬坚持的,或许只是为了爸爸妈妈的一句理解与安慰吧——“他的确做错了,我们知道这对你不公平,让你很委屈。”

有了这样的情感抚慰,再告诉孩子他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解决问题除了打架,其实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式。

此外,孩子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是因为害怕承担严重后果。而这种对“可怕后果”的预期,往往也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比如,当孩子犯了错,有的父母动辄打骂、威胁,总把“你要是不认错,就是想挨打”挂在嘴上,不分场合、言辞尖锐,教育方式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则常常跟孩子冷战,言语间充满有意无意的讽刺、贬低,强行要求孩子道歉,否则就一直冷落,甚至关禁闭……这些都会让孩子心生恐惧。

其实,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比威胁恐吓更能让孩子放下戒备,愿意和父母真诚对话。而家长在心平气和的同时,也要底线明确。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知道:我想和你谈谈,只是为了和你交换想法。你需要知道我的底线,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也想了解你的困难,帮助你一起克服。我不想责骂你,更不会打你。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来帮他的,不是来怪他的,这是让他对你坦诚的重要前提。

而后,给孩子充分辩解的机会。听孩子说,仔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表明父母的观点,具体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

2020-11-3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752.html 1 读懂孩子的情感需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