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
第06版:06

二孟说“梦”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祁 洁 郑进超

▲日子好了,笑容多了。

◀郝二孟夫妇精心管理“扶贫鸽”

▼“扶贫鸽”飞进酒店,成了“扶贫菜”

都说最让人高兴的事是好梦成真,对于脱贫户郝二孟来说,靠养肉鸽告别了贫困,梦想算是实现了第一步。

如今,鸽子还飞上了大酒店的餐桌,梦想照进了现实闪闪发光。大家都替他高兴,可你猜二孟怎么说?他说:“这不算啥,扶贫队员让俺的心火燃起来了,俺还有更大的梦想呢,俺要过更好的日子,带大家一起奔富路!”

昨天一大早,郝二孟忙着往三轮车里装货。50只白条鸽,是他和妻子头天晚上加班宰的。

“以前一天宰20只,俺还得寻思寻思,能不能卖出去。”别看一只白条鸽才有巴掌大,可郝二孟说,这是带他脱贫的“幸运鸽”。

前些年,郝二孟父母双患重病,大额的医药费,让他欠下了七八万元外债,夫妇俩又脱不开身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看不着一点儿亮光。二孟说,那时做梦也不敢想有一天日子能这么有奔头。

2016年,他被纳入河间市西九吉乡东九吉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转机就出现在乡政府的扶贫责任人王卫华来到他家的那一天。那天,王卫华和二孟整整聊了大半天,直聊到太阳落山,就差掌灯夜谈了。得知郝二孟爱养鸽子,王卫华说,你搞肉鸽养殖吧,我帮你跑,准行。二孟说,那一刻,心里好像照进了一缕光。

乡里组织培训,王卫华拉着郝二孟参加,学习怎么配饲料、做防疫;担心他管理有想不到的地方,王卫华还让搞养殖的表哥“现身说法”;听说哪村有养殖能手,就算不认识,也要请到鸽舍实地指导……

“二孟,你别不好意思,有不懂的就问,大伙儿都愿意帮你。”知道郝二孟因穷日子变得越发内向,王卫华还经常给他鼓劲儿。

精心管理下,100余对种鸽养得水水灵灵。鸽子咕咕鸣叫,飞起来扑拉拉,小院都好像一下子有了生气。第二年,就发展到400多对。

2018年,靠着扶贫政策和养鸽收入,郝二孟一家脱了贫。乡亲们眼里的二孟,再也不天天愁眉苦脸了。赶上高兴时,他还拿起笛子吹上段曲儿。

二孟说,扶贫干部指的路真对,以后就听他们的,让我咋干就咋干。

本来,帮着郝二孟脱了贫,稳定了收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王卫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他想延长扶贫产业链,帮着郝二孟完成更大的梦想。在王卫华的建议下,郝二孟又学了一门新手艺,尝试着做起了熏鸽。夫妇俩分工合作,妻子爱干净又勤快,她来宰杀鸽子,还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郝二孟做得一手好饭,负责卤煮加工。开始没经验,俩人就一遍遍请人来尝哪种配料味道更好,反复试验。王卫华还专门找来做熟食的朋友,指导郝二孟做熏鸽蛋、鸽杂。

由于鸽子是纯粮食喂养,又是现宰现熏,味道很独特,一来二去,“二孟熏鸽”连同鸽杂、鸽蛋在附近村子都有了点小名气。逢年过节,有人专门买了寄给外地的亲友。

“二孟,三轮车装货有限,卖货还得四处‘打游击’,你开个店吧。”帮二孟开家熟食店,把产业链再延长一步,这事儿,王卫华琢磨了快两年了。

“华哥,俺行吗?”二孟心里没底。刚脱了贫,再扩大经营,钱从哪儿来呢?

发愁的不只郝二孟,还有王卫华。“也是,租门市要钱,上设备用钱,做熏鸽、熏肉也要花钱……”

“还是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吧!”王卫华决定用好扶贫政策,“我听说乡民政所有针对贫困户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咱申请试试”。

没想到,不到俩月,贷款打到了郝二孟账户上。靠着这笔钱,熏鸽店开了业,生意稳定,二孟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就是有一点儿,别的货都卖得挺好,可这熏鸽一天也就卖十几只。基地每天要出栏30只鸽子,俺也不敢多宰,怕剩下。”郝二孟又有了新烦恼。

“再帮他找找销路吧。”王卫华对二孟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他和一直关注郝二孟的河间市农业农村局的钱伟合计起来。

他们先想到的,是去客流量更大的商超卖熏鸽。可一咨询,才知要装设备现场制作,成本更高,不划算。

“要不问问饭店,看有没有收白条鸽的?”俩人换了个思路。听说城区有几个红火饭店的负责人是西九吉乡人,打听来手机号码,俩人一个一个拨通。

“没想到,跟对方一说,谁也没打磕巴就爽快答应了,俺们心里顿时就轻松了。”钱伟高兴地说。

“走,咱送货去。”

两个人陪郝二孟进城。第一站是河间市区的燕京酒店。酒店负责人得知郝二孟的情况后,愿意以高于市场收购价三四元的价格长期对接,还专门研发酱肉鸽菜品,作为“扶贫菜”,成本价销售,促进肉鸽销量。

“助力脱贫攻坚,每个人义不容辞。现在我们正制作展示牌,让服务员向顾客多推荐这道菜,带动更多人参与消费扶贫。”负责人说。

到了河间市瀛州国际酒店,餐饮部经理仔细看了郝二孟的白条鸽,十分满意。“没问题,你这鸽子都是一级品,做脆皮鸽、蒜香鸽、张飞烤鸽子,都合适。”

经理掏出手机把白条鸽的钱转给了二孟:“有鸽子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酒店全力帮你。”

一个小时,转完两个酒店,郝二孟的三轮车空了,微信余额里多了850元钱。

“来之前,俺心里还有点儿敲小鼓。没想到大伙儿都这么热心帮俺,‘扶贫鸽’变成了‘扶贫菜’,真是说多少感谢话都不够。这下,销售顺畅了,俺这心气儿更足了。国家这么支持,这么多人帮俺,俺一定要在养殖上下功夫,再扩大规模,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奔好日子。”郝二孟十分感动。

“您每消费1只鸽子就为脱贫户增加3元收入”,酒店门口电子屏上滚动的红字,跳进郝二孟眼里,也跳进了他心里。脚下虽有小雪,心,却是暖暖的。那个“大梦想”好像也一下子更清晰了,他暗暗使劲攥了攥拳头,对自己说:“二孟,好日子就在前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2020-12-09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祁 洁 郑进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42.html 1 二孟说“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