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第06版:06

小村扮靓颜值 村民脸上有光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本报通讯员 刘冬梅 陈慧杰

来到黄骅市旧城镇金马闸口村村民王霞家,还未坐定,她就开口问道:“来的时候道儿好走吗?”

一句话,把记者问愣了,她马上补充道:“路上颠簸吗?”当听说很平稳时,王霞笑了,“前些年村上的路可不像现在这样,走,我当一回导游,带你们去村里转转。”

马路平坦开阔,两辆车并行也没问题。路两边,房屋整齐有序,看着心情就舒畅。

王霞边走边说:“现在多好,走在路上,就俩字,踏实。以前这路上,走几步就一个坑,别说老人小孩走起来费劲,就连大人走路也不能大意。就因为这坑坑洼洼的路,俺村还留下一个‘传统’。那就是,谁家娶媳妇,谁家提前把坑给垫上。当然,自从路修好了,这项‘传统’也消失了。”

说着、笑着,她又向记者讲起一件关于马路的趣事:“以前啊,这里有个大坑,那会儿俺家正好有土,家里那口子就用土把坑填上了。路平了,村里老少都夸,说‘这活干得好’。没成想,转天就下了大雨,谁走到那儿都沾一脚泥,好事变成坏事了。”

现在,路不仅变平了,也变宽了。王霞比画着:“以前这道儿也就有现在半个宽,那时人们没有违建的意识,觉得自己占上地,就算自己的。”她说,那时,路边光违建就20多处。

“为了村里建设,俺们书记可操了不少心,挨家挨户上门,一遍一遍劝,前后俩月才把违建都拆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坑塘边。阳光洒在水面上,寒风吹起一道道波光,霎时觉得冬季也变得温柔起来。

“你们看,这水多清亮。”王霞忍不住说道,“现在坑边上都铺了砖石,人们也不往这倒垃圾了,又干净又整洁。俺们家就在坑边,以前没少受罪。”

想起以前和坑塘“做邻居”的糟心事,王霞不免开启吐槽模式:“冬天也就是看起来脏一点,夏天可真要命了,蚊子、苍蝇都来了,因为垃圾堆散出的臭味,俺们夏天都不愿意出门。”

坑塘改造后,成了另一番景象。“只要天一暖和,人们都爱出来溜达。这两年,人们一边在坑边溜达一边拍快手,还有不少网友评论‘这是哪啊,这么美’。”说着,她脸上笑开了花。

一圈走下来,王霞感叹不少:“要说路啊、坑塘啊,倒不算大事。可就是这一件件小事,办好了,就特别暖心。现在和外人说起俺们村,别提多有面儿了!”

2020-12-16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本报通讯员 刘冬梅 陈慧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33.html 1 小村扮靓颜值 村民脸上有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