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12月17日
第03版:03

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按姓氏笔画排列)

1.王淑凤:情系高墙三十余载

她是海兴县关工委主任,也是海兴“五老帮教团”团长。从1989年开始,她就和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干部,走上了帮教之路。31年情系高墙,6万里奔波辗转,为服刑人员送去温暖。这些人员刑满释放后,王淑凤和她的团队依然不离不弃,帮着他们找工作、盖房子、组家庭,将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促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走上自新之路。前不久,王淑凤获得了2020年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平安卫士”称号。

2.王成良:公益路上无止境

他是献县的一个农民,每年打工挣的钱大半都做了公益;他“职务”很多,是献县多个公益组织的成员;他热衷献血,一个人有20多个献血证,又带动了全县近百名献血“爱好者”;他执着做好事、做善事,每年救援车辆、救助伤者、帮助弱者都不下一二百次。他说:“我的网名叫‘大师兄’。大师兄就要有大师兄的样子,救援救助要带头,公益路上无止境。”

3.石润生:视戏如命任平生

他是国家一级编剧,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在身患癌症、多次手术的情况下,他一直坚持戏剧创作,呕心沥血创作出《西柏坡》《何满子》《武术郡守》《纪晓岚》等一部部精品力作,获得过一次国家“五个一”工程奖、9次省“五个一”工程奖、2次省文艺振兴奖以及国家级“金鹰奖”“飞天奖”等大奖,为繁荣我市文化建设立下了功勋。

4.石炳启:大校回村当支书

他是原总参机关的一名大校军官。2018年2月,他放弃了北京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家乡河间市大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主持出台了19项村规民约,让制度真正成为治村“标尺”。村里建设,他出钱出力甘当义工;面对疫情,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他为村里苗木和蔬菜“带货”,让全村人均收入一年翻一番。昔日脏乱差的大庄村,成了河间的标杆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5.沧州支援湖北医疗队:我为武汉拼过命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自大年初二起,我市先后派出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从那一刻起,狮城沧州与江城武汉,相距2000余公里的两座城市,心手相牵。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感染风险高、病情变化快……这些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救治任务,为武汉夺得新冠疫情全面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6.沧州市纪委监委三位干部:水中救起九旬翁

7月14日午后,沧州高新区辖区小流津河公园,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不慎落水。车子卡在护栏旁,老人身体已没入水中,脖颈上还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桥边护栏上,情况十分危急。在此路过的市纪委监委干部吕庆超、李硕、王凯,马上跳入水中展开救援。其间,险象环生。后在闻讯赶来的民警帮助下,众人将老人托举到岸边。看到老人转危为安,三人悄然离去。

7.朱宗源:倒在查看项目途中

朱宗源生前是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原经理、党总支副书记。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时间,他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指挥战斗。当时,公司在湖北省有两个在建项目,朱宗源制订“一项目一策”方案,亲自上阵协调防疫物资,通过数次视频会议布置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事宜。4月3日,朱宗源在前往安徽皖能、九江心连心等项目建设地途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8岁。

8.杨鹏洲:靠创新登上国际舞台

他是泊头市德道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也是登上国际舞台的“创新达人”。他短短3年,拿下了8项国家专利,曾应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邀请,担任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冲压模具赛项指导专家,登上了国际创新大赛的舞台。他的发明专利,帮助企业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了20%,加工周期缩短了30%,产量提高10%,营业额提高了近15%。

9.肖文谦:我市唯一一个自发支援武汉的医务志愿者

他是泊头市一家私立医院的“少掌门”,也是我市唯一一个自发支援武汉的医务志愿者。武汉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在网上报名去当志愿者;收到准许入汉的通知后,马上孤身上路,驱车千里,星夜兼程,像一个孤胆英雄,逆行奔向最危险的战场。他在武汉奋战了50天,行程3000公里,所有的费用都由自己负担。他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者、沧州市优秀志愿者、4月份的“时代新人 河北好人”。

10.杨炳栋:推动航海智能化

他是黄骅港一名高级引航员,从事引航工作20余年,他提出“逐点乘潮”理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黄骅港特大型船舶通航可行性,推动实现了20万吨级船舶的满载通航。他安全引领船舶3600余艘次,引航里程1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3圈。杨柄栋还总结出一系列“冰期船舶靠泊操纵技术研究”,被中国引航协会评为中国引航(2008-2018)十大科研创新成果。近年来,杨柄栋从台前走向幕后,将更多精力转向培养高校航海人才和科研倾斜,并着手推动航海领域的智能化。

11.张华绿色家园捐遗群体:愿将余爱洒人间

张华绿色家园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病残人爱心群体。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奉献。16年来,这个团队共有28人作出了志愿捐献遗体的公证。其中,7人去世后实现了遗体捐献。这个由病残人组成的爱心团队,身体残缺爱不残缺,用生命的最后一分光亮奉献社会。捐献遗体,已成为他们延续家园精神、让生命更有意义的共同追求。

12.张东玲:两赴轮台去援疆

她是沧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5年里,两赴轮台,支援新疆医疗建设,每次一去就是一年半。5年前,首次到轮台后,她被安排在县医院儿科。落后的医疗条件,热情的当地居民,患者康复后的感激,都让她感到了身上的责任。回到沧州后,她仍时常挂念那里的患者和困难群众,资助困难大学生,在网上为当地儿科医生做培训。2020年4月,她再次递交援疆申请,回到日夜牵挂的地方。临行前,她说一定要为那里带出一批高水平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生命护航。

13.孟宪升:生命定格抗疫路

孟宪升生前是吴桥县于集镇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作为于集镇党委的“班长”和“主心骨”,一直冲在抗疫第一线。他带病工作,随身携带的不仅有装满资料的公文包,还有一大袋中药。他连续34天昼夜坚守,每天凌晨还坚持行走在督导调度、一线检查的路上。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作,把最后的气力都留给了心中眷恋的这片热土。2月28日,孟宪升因公殉职,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疫路上。

14.郭岳:教科书式防护获赞

他是黄骅市唯一一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2日,从武汉的学校回黄骅时,武汉已是疫情风暴的中心。他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就全副武装做好防护,到家后主动与社区联系、主动居家隔离。被确诊以及康复出院后,更是自觉自律,在自家车库中自我隔离28天。他“教科书”式的防护,不仅未传染一人,还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借鉴意义。康复后的郭岳,在复查核酸检测阴性后,又挽起袖子捐献血浆,尽己所能,救助他人。

15.甄洪月:带病坚守防控一线

甄洪月是运河区水月寺办事处四合社区党总支书记。从事社区工作20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他不幸身患直肠癌,同年4月和10月先后两次做了切除手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每天挂着“粪兜”,忍受着身体的巨大痛苦,高强度地“连轴转”,对辖区防控工作进行安排调度,把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基层社区。

投票须知

一、2020年度沧州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候选名单包括两项,读者可通过报纸投票方式参与评选。

二、沧州十大新闻选择10条,沧州十大新闻人物选择10人。未按上述规定填写的选票,视为无效。

三、投票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22日24时,以邮戳为准。请在信封上标明“双十”评选字样。

地址:沧州市解放西路传媒大厦沧州日报编辑部;邮编:061001。

四、空白选票复印有效,填写后选票复印无效。

五、读者也可以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沧州日报”,参与投票。

2020-12-17 (按姓氏笔画排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65.html 1 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