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13年前,山东青岛的宋祚波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今年11月流浪至南大港时,垦区派出所副所长邵勇发现了他。邵勇将他带到派出所,照顾吃喝,千方百计地帮他找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努力后,宋祚波终于回到了家人身边。
相 识
老宋回青岛老家半个多月了,南大港垦区派出所副所长邵勇每次回到宿舍,总会想起他。曾经,老宋总是站在门口等他下班,他们一起吃饭……往事历历在目。
他们相识在11月11日晚上。那天,突然刮起大风,气温下降。19时多,邵勇和同事在辖区巡逻,走到南大港东兴工业园高架桥附近时,桥墩下一个消瘦的身影引起他的注意。走近,一股刺鼻的馊臭味儿扑面而来。借着车灯和手电筒,他看清了这个人的样子——70岁左右,身形消瘦,大片白发,衣着邋遢。
“您怎么在这儿?”邵勇蹲下身子,指了指肩膀上的警衔说,“别怕,我是管这片儿的警察。”老人支支吾吾吐出几个字:“我姓宋,不知道家,就住这儿……”邵勇从口音判断老人是山东人,可能有智力障碍。
邵勇将老人先带回了派出所,照顾他吃饭,帮他洗澡,为他剪头发,把自己宿舍的铺位让给他。放下警惕心的老人开始只言片语地回答邵勇的询问:“我离开(家)十好几年了,没有孩子,想家……”
“想家”,两个字触碰了老人尘封许久的柔软,两行热泪从他的眼里流出,仿佛滴在了邵勇的心上。邵勇鼻头一酸,拉着他的手说:“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您送回家!”
“送回家”,看似简单的承诺,做起来谈何容易?“姓宋,男,50—70岁,山东……”这些少得可怜的线索,支撑起邵勇给老宋找家的全部希望。
寻 找
邵勇和同事们首先进入全国常住人口信息库模糊查询,结果出现150万条信息,浩如烟海,无法关联到一个具体的地域或个人身上。这条路走不通,邵勇给老宋照了一张免冠照后,驾车赶到渤海新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请求协助核查。经分析研判,邵勇决定采用核查终端和沧海智慧数据应用平台进行查询。可是,在外漂泊十余载的老宋,皱纹布满了他的脸庞,流离失所的岁月早已改变了他的容貌,所有的查询都显示查无此人,一时间陷入了困局。同时,邵勇又借助分局两微一端等平台,广泛转发老人的信息。但几天过去,仍未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邵勇不放弃。每天晚上,他尝试着和老宋交流,启发他多回忆一些信息。终于,老宋吐露了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山东即墨,大哥二哥,我属龙……”
帮老宋找家的希望之门似乎开启了一线缝隙。邵勇联系到青岛即墨警方,将老宋的照片和所有能掌握的信息发了过去,请求帮助查询。
此时的老宋已经在所里待了近半个月。垦区派出所上下对邵勇和老宋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同宿舍的兄弟不忍心看邵勇睡沙发,主动把铺位让给他睡;知道邵勇两个人吃饭,食堂大姐总是替他把老宋的那份预留出来;知道邵勇工作没有准点儿,所长安排了AB岗,让战友和他轮流照顾老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邵勇一刻也没放弃过为老宋找家的想法。渤海新区公安分局也多方联系,帮老宋找家。
终于,好消息传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范西村宋祚集的弟弟宋祚波走失多年,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老宋。
团 聚
按照找到的联系方式,邵勇激动地拨通了电话。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老宋的家人。接电话的妇女听清原由后,喜极而泣,“这是我们家三弟呀!我是他大嫂,三弟离家出走13年了,我们都以为他不在了,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们。”
电话这头,邵勇同样激动得红了眼眶:“终于帮他找到家了。”
当天晚上,邵勇请老宋下馆子,点了几个菜庆祝。“老宋,你马上就能回家了……”老宋什么也不说,瞅着邵勇一直笑。
考虑到老宋年事已高,而且家庭条件比较拮据,邵勇决定亲自送他回家。11月29日,天还没亮,邵勇便起身收拾东西,他给老宋穿上了新买的衣服,装了一些路上吃的水果,又买了些面包和蛋糕,拉着他的手,扶他坐上了车。
范西村村口,宋祚波的家人早早就在等候。见车驶来,他们一路小跑过来,向邵勇道谢后,搂着老宋嚎啕大哭,一旁的邵勇也忍不住酸了鼻子。分别13年,终于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亲人,这份情感怎能不令人动容?
离开时,老宋拉着邵勇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嘴里念着“小邵。”邵勇握着他的手嘱咐道:“别再离开家了,以后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虽然相处不到20天,但邵勇和老宋都把彼此视作亲人,这份特殊的感情将铭刻在他们的生命中,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