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如何改到根上?吴桥县推行水厕并治“1+X”模式,将全县科学划分为37个片区,以一个核心村,辐射周边“X”个村全域推进。旱厕改水冲,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再利用。街巷整洁,屋舍俨然,厕所污水“两难”破解,美丽乡村款款而来。
厕所污水“两难”解
天气越来越冷,吴桥县安陵镇苏家厂村村民梁桂森心里却暖意融融。
以前一到冬天,只要晚上出门,他都得格外小心。“不知谁家泼的脏水结了冰,一不留神就栽个跟头。”几次被摔的经历,让梁桂森心里蒙上了阴影。
“如今,家里刷锅洗碗、洗衣服的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收集池,厕所改好了,污水也沾光了。”说着说着他笑了,原来,一激动把改厕这事儿略过了。
走进梁桂森家的小院,若非提醒,还真没发现绘着山水画的影壁墙旁就是厕所。推开门,地面、墙面干干净净,“茅坑改成了马桶,上完厕所,用水一冲真干净。”梁桂森满脸幸福。
厕所的马桶旁,挂了个大塑料桶。为了节约用水,梁桂森把污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厨房、洗衣服的水收集在桶中用来冲厕所,冲完再流入化粪池。除了这个,今天置几盆花,明天开片小菜园,“厕所干净了,里外更得好好拾掇拾掇。这不,家家争着创‘美丽庭院’呢!”梁桂森指着自家的“美丽庭院”牌子说。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围墙围一圈。”每当回忆起以前的厕所,村民直感慨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在吴桥农村,昔日的旱厕被水冲厕所取代,厕所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催化剂和突破口。街巷整洁,屋舍俨然,厕所污水“两难”破解,美丽乡村款款而来。
需要吸污网上“报单”
一个化粪池,就能把粪污、污水全部“吸入囊中”?
梁桂森走到小院一角掀开井盖,原来,化粪池藏在这儿。随行的吴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培杰介绍:“两块隔板把化粪池分为3个格,粪便经过前两格厌氧发酵分解,到第三格成为无害化粪液,‘三格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由此得名,家庭生活污水也汇集到第三格,池满后一并被吸污车吸走。”
改完厕所,粪污怎么清?起初,不只是梁桂森,不少村民都为此忧心忡忡:“若改完厕所,还要自己清掏,那折腾个啥劲?”
“改厕政府掏钱,厕所有人上门清掏,政府补贴完,一次只花20元,花小钱解决了大问题,多好的事!”作为村里第一户改厕的,苏家厂村村委会委员杜秀岩没少给乡亲们做工作。
“人们不是不愿改,有的觉得不习惯,有的担心没人清掏,跟他们解释清楚,心中的疙瘩自然解开了。”天天跟村民们打交道,他了解大伙儿的心理。“再有不明白的,直接领他去俺家,到底方便不方便,可以现场‘体验’。”杜秀岩幽默地说。
村民的顾虑,恰恰是改厕要考虑的重点。厕所改完,如何解决后续的维修、清掏问题?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政府出资,按照每600户配备一辆吸污车的标准,购置了75辆吸污车交由运营公司使用。改厕的农户,每家发一个标识牌,改厕编号、监督电话、维修电话及清掏电话,都清楚地标记在上面。除了拨打服务电话,村民还可用手机扫牌子上的二维码。运营公司接单后,立即派人上门吸污转运。“需要吸污网上‘报单’,真是让‘方便’更方便了。”村民们赞不绝口。
“1+X”连起百姓新生活
“最终,吸污车把粪污、污水运到哪儿?”“这话问到点儿上了,马上揭晓答案。”崔培杰笑着说。
走进曹洼乡前李村污水处理站,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在试运行。“作为核心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直接流到这儿处理,周边十几个村的污水利用吸污车转运到这里。通过一个核心污水处理站,把周边村庄连起来,‘1+X’模式由此得名。”崔培杰又说了个新名词。
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两大难点,除了厕所改造,农村还面临另一大难题——污水处理。村民之所以将脏水乱泼乱倒,归根结底在于没有相关的处理设施。怎样让改厕与污水处理同步进行?厕所改造完,产生的粪污怎么处理?吴桥村多、村小,怎样实现全域覆盖?话说改就要改到根上,可处处都是难题。
为了摸索适合吴桥县实际的改厕模式,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多次带队外出参观考察,最终确定了水厕并治的“1+X”模式。
崔培杰解释道:“依照《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将全县科学划分为37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一个核心村,这就是‘1’,核心村周边的十几个辐射村就是‘X’,‘+’就是建立核心村与辐射村之间的污水转运机制。核心村的污水,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站。其他辐射村,利用吸污车转运至核心村处理。”
在前李村污水处理站旁,一个大型的蓄水池格外显眼。“处理后的污水能直接通过管道用于农田灌溉,还可储存在这儿,撒上鱼苗、种上荷花,污水变清流,小村添一景,真是改到了俺们心坎上。”污水变废为宝,村民喜笑颜开。
随着水厕并治“1+X”模式的全面推开,目前,吴桥已全部铺设完成33个片区核心村的主、支管网,33座污水处理站已建设完成,共完成厕所改造4.7万余座。生活方便了,村庄环境好了,水厕并治“1+X”模式改出乡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