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张洪瑞都懂得用哲学思维。在信誉楼还没有自己的培训中心、需要租借场地的年代,他就请老师为员工讲哲学。他说,办信誉楼就是给员工搭台唱戏,其实信誉楼开分店更多是为了给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这一点很特别。他的很多理念,其实都是哲学的思考和运用。
采访对象:万正明,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人,71岁,曾任黄骅市委党校副校长,2004年退休后进入信誉楼工作。
采访组:赵夫铧 吕坤 宁美红
采访日期:2020年12月15日
采访地点:河间市国欣康养园
壹
采访组:听说您是信誉楼老董事长张洪瑞“唱歌班”的一员,现在每天都要一起唱歌、做拍手功。您和张洪瑞是怎么相识相熟的呢?
万正明:我和他弟弟是同学,和他一直认识但没有直接接触。我原先在部队,搞过文字工作,在党校也没少讲课。我退休后,有人介绍我去信誉楼,我就跟洪瑞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我都快60岁了,再重新干一个行当,怕干不了,关键我不懂商业。”洪瑞一听,就说没事儿,你先来干干试试。起初我就帮着组织个座谈,后来就帮他整理一些材料。跟他越久,就越觉得他这个人有魅力,跟他能学到好多东西。
采访组:所以您决定来信誉楼,可以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的?
万正明:没错。要读懂信誉楼,首先要读懂张洪瑞。我在最开始的几年,看到了太多生活中的小事儿,就是这些小事儿,体现了他的品格。
比如他这个人特别懂得感恩。早年间他去天津办事儿,临回来的时候一位公安干警骑摩托把他送到了长途汽车站。这个事儿人家并没有觉得怎样,但是张洪瑞却一直心存感激。后来他企业做大了,特意托人在天津找到这位“恩人”,邀请来黄骅,盛情款待。
还比如他的生活非常简朴。这么多年他出门,从来也不住大酒店,吃饭就是路边店、小吃摊,一顿饭花个十几块、几十块钱。直到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他早餐还是喜欢吃尜尜汤,不改本色。
他要求自己是这样,要求孩子、要求周边人也是这样。有一次,我跟他上泊头,在饭店吃饭前洗手,我打开水龙头就开始洗,水流挺大,他赶紧跑过来给我关小了,嘴里说着:“老万,你这个太浪费了。”我平时也不是浪费的人,但确实从来也没注意过洗手水流这种小细节,从那一次起,我也格外注意节约用水了。
他用餐巾纸,一直到现在都是把一张纸撕开来用。在节约资源上,洪瑞真是细致。
贰
采访组: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创始人的文化,信誉楼人现在的俭朴、自律、利他心,其实都是受张洪瑞的影响。
万正明:对,他不仅自己能做到,还影响到他的家人、信誉楼的员工。信誉楼的员工在商场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习惯性地捡起来;你要问他们家庭关系,都是夸赞,很少有抱怨,尤其婆媳关系处理得很好。早年间有许多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看红绿灯的,但是信誉楼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慢慢地,一个地方的风气也渐渐好起来了。一个人影响了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影响了一座城市,应该说,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采访组: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爱讲大道理,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接地气的小故事给人启发。
万正明:洪瑞爱讲故事,小故事张嘴就来。
他一个亲戚要在青县开小卖部,向他请教生意经。他不跟人家说诚信、善待他人的大道理,他讲故事:从前有家油条店雇了个小伙计,因为主家对小伙计管得严,让他心生不满,于是就想报复自己的主家,让主家赔本。每有客人来买油条,他都要偷偷地多给一点。谁知这样一来,油条店客人反而越来越多。年底一结账,小伙计非常惊讶:主家不光没赔,还比往年赚得更多。
你看,就这么一个故事,还没开始做买卖的小两口就能听懂其中的含义:多为别人着想,让顾客占便宜,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在当时的经商环境下,能想到这个的可不多。
直到现在,他每天都要读书看报,看到有价值的文章就推荐给《信誉楼人》。这不是工作,而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信誉楼之歌》的歌词就是他写的。
采访组:张洪瑞自己爱学习,但让企业能够永葆活力的或许还在于他能持续给员工赋能,让员工拥有学习的能力。
万正明:太对了!洪瑞重视学习,重视员工培训。最初信誉楼做培训是租的仓库,但即便是那个时候那种条件,他不仅坚持培训,还请老师给员工讲哲学。
采访组:这个还真是有点超前,企业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服务培训、企业文化培训,这都不新鲜,但是讲哲学的应该还是少数。
万正明:可不,别说是初高中文化的员工,就是很多大学生,对哲学问题也是避之不及,觉得枯燥乏味。但是洪瑞就认为这些东西对信誉楼有用。
跟他交往越久,就越知道他凡事用的都是哲学思维。他最开始提出“变‘买卖两条心’为‘买卖一条心’”,别说别人,我就理解不透。买和卖别说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难“一条心”:买的想又买便宜又买好,卖的想赚钱越多越好。这是对立的,怎么能统一?
就这一条,我悟了好长时间。你看,信誉楼的“视客为友”,其实就是“买卖一条心”——到信誉楼,你是顾客,也是朋友,信誉楼站在朋友的角度帮顾客挑选产品,是不是能买到真正又便宜又好的东西,这是不是就是一条心了?好多人都说他,你这样容易把顾客惯坏了,张洪瑞的话是,我就要把顾客惯坏了!实践证明,为他人着想,最后赢家是自己。
这些很难做到,得把好多事琢磨透了,把豆粒咬破了,才行。
叁
采访组:现在信誉楼开了37家店,每家店都有大教室供员工上课,企业也创办了自己的商学院。员工在这里成长成才,真正践行了企业搭台员工唱戏。
万正明:我认为信誉楼跟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恰是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企业搭台员工唱戏”,因为信誉楼的培训能够为员工持续赋能,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员工成长特别快,但当时的规模受到局限,所以信誉楼后来发展到数十家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给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
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现在再回头看这些话,真实不虚。
采访组:在您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万正明:洪瑞这个人很自律,说话办事,说一不二。比如迟到的问题,约定好了时间,有人迟到,哪怕是一分钟,他也甩下不等了。有次出门,我按时到了,但是忽然想起没拿水杯,上楼拿水杯的空儿,他就真把我甩下了。
而且他做事讲究一竿子插到底,专注。前些年房地产来钱挺快,有些人就建议他动动心思,但是洪瑞就专注做商业,绝对不这山望着那山高。
他还特别有毅力。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出去遛公园,风雨无阻,这一点很多人就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