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第05版:05

刘建:我想读懂张锡纯

本报记者 哈薇薇

刚刚忙完第二届张锡纯学术思想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的刘建,没有片刻休息,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今年52岁的刘建,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学博士、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室主任。出生于名医故里、中医世家的他,30多年来,醉心张锡纯学术研究,著作颇丰。他编著的《张锡纯方剂歌括》《张锡纯对药》《张锡纯用药新解》等系列丛书自问世以来,在中医学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刻影响,10余年间数次加印。

创3个全国第一

刘建,出生于盐山县圣佛镇。祖父刘振邦曾在省中医研究院担任中医内科主任,父亲刘少星也是闻名乡里的中医。《黄帝内经》是他幼年的启蒙书,在祖、父辈医学、医理、医道的耳濡目染下,刘建和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他从盐山县中医院调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攻皮肤病研究,并旁及中医男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等专业。彼时的他,已经在中医学领域崭露头角,很多外地病人都慕名前来就诊。他坚持以患者为重,能不开贵药就不开贵药,有时还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患者。就这样,他白天为患者诊治病痛,晚上还孜孜不倦研究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及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回想起那段日子,他说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只为能早点成书。

“醴泉有二参,薯地用为君。赭石蒡冬草,虚嗽饮之好”。这朗朗上口的五字歌括就出自刘建编著的《张锡纯方剂歌括》。这本书,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当。但他一心写书,心无旁骛。他以每天3首方剂歌的速度推进,身上必备纸笔,为了一个词的准确表达,上班路上都在揣摩,随时想起随时记录。不疯魔不成活,《张锡纯方剂歌括》就这样诞生了。它采用五言歌括的形式,将每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加减、服法整理成歌诀,明白、通畅、易读、易记、易诵。为全面深入研究张锡纯学术,在他撰写的200多首方剂歌括中,不仅有张锡纯的自拟方剂,也记载了部分古方。

从此,他走上了研究张锡纯学术思想之路。

2007年,《张锡纯对药》《张锡纯用药新解》《张锡纯论伤寒》接二连三出版发行,创下了张锡纯学术研究的3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部以五言歌括形式研究张锡纯方剂的学术专著;全国第一部张锡纯对药学研究专著;全国第一部张锡纯药物研究、药物新解专著。为此,得到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的好评。但他不满足于此,2018年,在原书基础上,他再次重新编著,充实内容,出版发行。

52岁博士毕业

今年7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射,刘建走出博士论文答辩现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这篇博士论文,他整整准备了一年多,前后修改数十次,4万字的原稿充实丰富到13万字,用坏了5个存储盘、2台电脑。论文选题和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关于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的。1个月后,当如愿获得博士毕业证书时,他捧着证书的手颤抖了。6年前,已经是正高职称的他,萌发了考硕读博的想法。很多人不理解,已经这个年纪,无名无利读这有何用?可只有他知道,他只是想离张锡纯的学术思想更近一些,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为病人带去福祉。

走入天津中医药大学那年,他46岁。刘建说至今想起来还很梦幻。在众多同学中,他年龄最大,但学习上绝不认老服输。因实践经验丰富,又谦逊好学,使他深得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锡纯再传弟子陈宝贵老师的赏识。在陈老的悉心教导下,刘建在张锡纯学术研究方面日益精进,又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因疫情影响,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推迟了半年。这半年,对刘建来说异常煎熬。他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修改论文。有时,为了请教一个问题,他在沧州、天津两地奔波。陈宝贵老师看到一身疲惫的他,心疼地说:“你图啥呢?不要这博士又能怎么样?”可刘建不甘心,这不仅仅是一个证书,更是对自己这些年来研究张锡纯学术思想的一次检阅。如今一切都过去了,他依旧还是那个治病救人的刘大夫,只是白发多了些。但他说,读博的日子不后悔。

反复体悟大医精神

在沧州的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灿若星河。而名医则像星河中闪亮的明星,光彩夺目、相映成辉,张锡纯就是刘建最为崇拜的一位中医明星。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出生、成长于盐山这片热土,刘建总觉得冥冥中和这位百年前的老乡有着某种机缘,要不为何他偏偏选择了中医这个事业,而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又让他如此魂牵梦绕、几近痴迷?

每当夜深人静,刘建捧起《医学衷中参西录》研读时,就有一种靠近张锡纯学术思想的畅快。他仿佛读懂了张锡纯:面对病人痛苦时的悲悯,诊病用药时的胆大心细,对中西医汇通思想的高瞻远瞩以及对中医发展的无限忧思。每读一遍,理解就更深入一次,他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这种形式和张锡纯对话。这种交流让刘建觉得,若不把张锡纯学术思想发扬光大,后辈之学有愧先人。

2017年6月的一天,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室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立,填补了省中医界张锡纯学术研究机构的空白。刘建内心无比喜悦。喜的是有了组织的支持,对张锡纯学术思想继续鼓与呼更有益。“当然,不仅仅是张锡纯,所有名医的学术思想、经典的理法方药都应继承、学习和发扬,只要能治好病,英雄不问出处,这也是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思想的精髓。”刘建说。

2020-12-24 本报记者 哈薇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790.html 1 刘建:我想读懂张锡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