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7日
第06版:06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 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新作为绘就新蓝图

2021,运河人乘风破浪! “十四五”,运河人奋楫扬帆!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展望“十四五”,运河人必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冲锋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各项部署落细落实,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运河篇章!

做大做强“三大经济板块”

为“十四五”新征程积蓄强大动能

作为沧州中心城区核心区,运河区必须努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坚持以量为先、以质为本,全力以赴提升经济总量,着力提高城市经济吸附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将运河区打造成为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地。

坚定不移抓旧城改造

着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作为沧州市的中心城区,运河区旧城改造大有文章可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牢牢抓在手中、抓出成效。全力以赴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省园博园选址征拆、堤顶路贯通和大运河国际马拉松赛道涉及的征拆任务,努力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征拆中再创样板、再扛红旗。一体化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制订改造方案,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区块面积、群众意愿、村“两委”班子情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引入有实力的一流开发企业,连片开发,提高品质。加快推进续建项目,着力解决遗留问题,力争年内完成小吴庄、华鑫织造、机床厂、成龙、刘文庄新村等片区改造工作,协调推动五七新村、孔辛庄、河西北街二期、小王庄新村、南陈屯棉纺等片区土地出让并开工建设,化解社会风险,实现项目价值。

坚定不移抓激光园区发展

着力提升高端制造产业

坚持将壮大工业体量、提升工业质量作为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主要引擎,切实发挥园区聚资源、聚产业功能,抓招商、引人才、上项目优势,打牢城市经济产业基础。

强化平台支撑。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加快道路、车间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度,高端装备基地西区车间2021年投入使用,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快、留得住。进一步解放思想,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力争设立园区产业扶持基金,切实为初创高新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区行动,进一步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努力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京津、雄安科技成果到运河转化。

大力招才引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充分发挥高端装备研究院、园区企业专家组的集聚作用,努力引进更多“两院院士”和省“百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到运河发展。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借势全市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新高地产业示范园全覆盖双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熟场地的吸引力,重点推介运河作为中心城区享受全市产业配套、服务配套的先天条件,瞄准激光及高端装备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常态化招商引资,力争再引进一批有影响力、有支撑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坚定不移抓现代服务业

着力提升城市经济档次层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优质供给、激发内需潜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做大做强出亮点”的思路,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增加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积极培育节假日消费、夜间消费和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满足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以六大商圈为依托,推动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风情街区和特色品牌店,加快吾悦广场和信誉楼二店建设进度,推动红星美凯龙、中骏世界城、58同城区域中心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持续丰富服务业态。加快发展现代高端特色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两新一重”领域和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发展方向,谋划推动一批立市立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升产业规划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益。积极培育文旅、康养、会展、赛事等多种服务业模式,构建优质高效、业态先进、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扎实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为“十四五”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建管、污染防治、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是运河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十四五”再创新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推进城乡建管

构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盯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位,持续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把“里子”做实,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持续开展卫生城市、森林城市、运动休闲城市等创建活动,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环境。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更高标准持续做好全区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相关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五年再有大幅提升。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将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作为全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引爆点,围绕建设河北一流、全国领先,有地域特色、有现代技术、有深厚人文、有文化内涵、有成熟商业模式的示范性现代都市农业休闲项目,进一步深化园区与“国家队”“国际组”的合作,加快土地规划跑办进度,完善园区设施建设。以该项目为依托,谋划好沧州运河不夜城项目,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运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跨越式发展。

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严格管控涉气企业,严厉打击露天焚烧行为,深入开展扬尘、非道路移动机械源治理行动,统筹工业污染和“油、路、车”治理,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碧水”专项执法,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排查管控力度,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确保水环境安全。

深化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疑似土壤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和偷排偷放行为,确保土壤环境不出问题。

深化华北大漏斗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生态补水、河道蓄水等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后续自备井关停工作,推动地下水采补平衡、水位持续回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运河。

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化解信访矛盾制度和“信访接待日”制度,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主动性。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化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危化品储存运输、建筑施工、燃气安全、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常态化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不出问题。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369”党建引领系统化社区治理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提升社区党建整体水平。以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建强农村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巩固扩大乡镇街道改革和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持续抓好民生事业

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全面优化教育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快推进广州路小学、世纪福邸等小区配套小学建设,确保重庆路小学和运河区五幼2021年9月份投入使用。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设健康运河。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

着力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和志愿者服务作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1-01-07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 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新作为绘就新蓝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370.html 1 2021,运河人乘风破浪! “十四五”,运河人奋楫扬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