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8日
第03版:03

“蝴蝶”落枝头 冬季销售忙

工人为组合蝴蝶兰整理造型。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摄影报道

“去年种植了20万株,出口了6万株,销往京津市场7万株。春节前,给沧州市场准备了5万株,剩下的留着以后再卖。”2021年1月5日,位于沧州市绿博园花卉市场的绿宣蝴蝶兰专营店内,一盆盆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蝴蝶兰摆放在架子上,仿佛成群结队的蝴蝶栖息在花枝上。这些盛开的蝴蝶兰来自盐山县小营乡刘友章村的智能温室,本地培植、短途运输,让这些蝴蝶兰的品质和价格优势凸显,上市10多天就吸引了许多批发商前来订购。

“腊月是蝴蝶兰的销售旺季。在栽培时,我们就算好花期,预备着春节前销售。”绿宣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金松说。他是刘友章村人,2019年3月,投资80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栽培项目。去年,已经运营的15亩,主要栽培蝴蝶兰,目的是通过这个项目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现在,智能温室项目共栽培49个品种的蝴蝶兰。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学习栽培技术成为公司员工,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其他村民在智能温室打零工,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绿宣蝴蝶兰直营店的负责人贾方介绍,智能温室使得蝴蝶兰的栽培实现智能化,温度、湿度、肥料等都通过电脑控制。培植出的蝴蝶兰有两根花茎,开花数量也可以控制,因此蝴蝶兰叶片、出花情况都要好于室外培植的蝴蝶兰。而且,本地栽培的蝴蝶兰在北方适应性更好,顾客养护起来更容易。“本地销售是从去年12月23日才开始的,很受顾客欢迎,有个任丘客户订了1800株。”

绿宣直营店把每盆蝴蝶兰上都挂上一张设计精美的卡片,卡片上有电话、二维码,无论什么时间咨询养护方法都在线答复。绿宣的公众号还设置了浇水、温度提醒。此外,对购买组盆蝴蝶兰的近距离顾客,绿宣客服上门帮助顾客浇水、施肥、整理、修饰造型。

“咱们的蝴蝶兰品质已经得到北方客户认可,有北京客户希望我们每个月供3万株开花蝴蝶兰,但现在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我们计划开春扩大规模到年产100万株蝴蝶兰。”刘金松说,蝴蝶兰栽培的效益已经显现,将来公司会培训更多农民学习栽培技能,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花卉栽培致富。

2021-01-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394.html 1 “蝴蝶”落枝头 冬季销售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