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8日
第06版:06

元哥釉盘

魏新民

玩收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眼力,二是机遇,缺一不可。

那天,老库去了公园古玩市场。

已经有两三个星期没来了,心里像缺了点什么。

转了一圈,没碰见什么上眼的东西,就看上一件清代朝珠,本应108颗,缺了两颗。犹豫了一下,还没放稳当,就让旁边一位手快的哥儿们抄手里了。

顿感失落。没吗意思,就想回去了。

走到大门牌坊底下,迎面碰到一个老头儿,农民打扮,手里提着一个破兜子。不认不识的,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奇怪,自己平时也不是爱搭个话的主,可那天不知怎么了,主动打了声招呼:上市上来了?听口气,像是碰到了熟人。

啊。对方因不熟,顺口答音地回应了一个字。

吗东西?瞅了瞅他手里的兜子。

“嗨,一堆破瓷盘子。”

老头儿说着就不好意思。

“看看行不?”

“行啊,要不咱上里边看去?”老头儿指了指市场里边。

“里边乱哄哄的,我看一眼就走了。”

“那……”

老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住了脚步。

“那就看吧。”

老头儿把破书包递给他。

果然是一堆破瓷片子。扒拉了两下,只有底下两个盘子有点意思。

玩瓷玩了多年,眼力在圈内也数得着。一上手,一个磁州窑的盘子,破了半边,下限至少是元代。最底下一个是完整的,釉色醇厚,开片呈金丝铁线,元哥釉盘!也许更老,似在宋元之间。

心里止不住一阵窃喜。

“打算要多少钱?”

“怎么……也得二三百吧。”

一开口,就知道,老头儿不懂,目光闪烁,说话游离。

“都是破烂,不值钱。”老库故意贬损。

“你给多少?”老头上赶着。

褒贬是买主,虽然嘴里说着是破烂儿,可那破兜子却紧紧抓住不放。

“里面就一件盘子是整的,值一百,连这堆儿破瓷片,一共给您二百吧。”

老库轻描淡写中透着不经意。

“少点,您再添个?”老头儿不想错过这个买主。

“二百二三?也就这样了。”

老库又象征性涨了涨。

工薪一族,毕竟收入不高。

“你给三百,就当是帮我,行不?”老头儿说得恳切。

这时候,看热闹的,有人围拢过来。

老库不想让更多的人掺和,卖主这样说了,再打价就没意思了。

“行了,三百就三百。”

老库赶紧付钱,结束这笔交易。

老头儿乐了。没上市,就碰到了买主,而且没少卖钱,来时也没想到能卖这么多。在自家房基底下挖出来的,心想顶多卖一头二百的撑死了,刚才大着胆子蒙了一下,居然没少给。

老库高兴,没回家,直接去了文保所找老丁。

老丁是学历史的,从事考古多年,省文物界鉴定有他一号。

“这一兜子,基本是元代瓷,从整体看,应该是窖藏出土的东西。”

老丁一上手,就看个八九不离十。

“这个盘子花了多少钱?”看完后他单挑出那个哥釉瓷盘问。

“这一堆儿一共三百。”

老库实话实说。

“给你四百,把盘子让给我吧?”老丁故意打趣。

老丁闲来也喜欢逛古玩市场,从没捡过这么个大漏。

“怎么样,你给说说?”

平时他们俩经常一起切磋,他最服老丁的眼力。

老丁心说,这还用我说?你心里早笃定的。

老库坚持听听他的高见。

“让我说,哥釉没错,我看,至少到元,铁足,弄不好还是宋代的!”

真不谋而合!老库也这么看,忍不住补充:“你看,造型古拙凝重,釉质滋润肥厚,盘中为收口式,微敛口,且有橘皮纹和缩釉点,釉中物色呈灰青色,釉面同样细密开片,都符合那个年代的风格特性。”

老丁频频点头,“好好放着吧,等鉴宝的大专家来了,再让人家给看看。”

二人会心一笑。

现在市场上的哥釉瓷大部分是清代,元哥釉,已是凤毛麟角。

2021-01-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411.html 1 元哥釉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