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0日
第07版:07

于东林:通信兵一天行走90公里

齐斐斐 王洪盛

一天一宿步行90多公里,双脚都是肿的。为了完成任务,他经常在黑夜穿越火线,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讲述者叫于东林,90岁,盐山县西门外村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野战军某部战士。在盐山县韩沙洲村换上军装,直奔济南,参加了济南战役。战役结束后,又跟随部队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参加上海战役后,于东林成为一名通信员。凭着机敏、勇敢,他将通信员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跟战友们一起多次出色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任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作为第二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东林从泰安坐火车到达丹东,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于东林所在部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238团。当时238团入朝第一战邂逅的竟然是美陆军第一骑兵师(号称美军第一王牌师),战斗打得很艰难,人员伤亡惨重。后来国内补充兵员,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有一次相遇“联合国军”,敌人分散转移进山,于东林所在的部队进行地毯式搜索。敌军眼看不敌,投降后竟然拿着志愿军的政策宣传单,知道我军优待俘虏,不虞性命之危。就在那次,志愿军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俘虏了多名敌人。

后期,于东林所在团参与了攻打敌军飞机场、狙击联合国军空降兵的重要任务。敌人用的基本上是半自动步枪,而志愿军大多用的还是老式步枪。志愿军运用游击战、夜袭战等经典战法袭击敌人,艰难地取得一步步胜利。

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后勤补给困难、武器落后等重重困难,于东林和战友们没有退缩,渴了喝口雪水,困了在冰寒刺骨的雪窝里倒头就睡。作为通信员,那个时候靠两条腿走路送信,一天一宿能走上90多公里,双脚肿得像面包一样。那时,他还经常在黑夜穿越火线,通过封锁口,有时候只能从尸体上爬过去,身上沾满了血迹,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战场上瞬息万变,往往去的时候是一个灯火通明的村庄,回来时却变成了残垣断壁。一次,于东林完成任务返回团部的途中,经过一片废墟,发现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围着早已死去多时的妈妈找奶吃。于东林看着可怜,抱起孩子找到当地的朝鲜人,把孩子托付给他们,保全了一个小生命……

于东林入朝陆续参加了5次战役,可谓九死一生。当问起老人:“当时不怕死吗?”老人淡淡地回答说:“当时的人呐,就一个思想,你消灭敌人,就是保存自己;你消灭不了敌人,就保存不了自己……”

战斗的日子很艰苦,但是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熬过了那段硝烟弥漫的日子。1952年,于东林随志愿军返回国内,曾到某步兵学院深造学习。1954年,因病退伍。回到老家盐山后,在县电信局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几十年。这个入党几十年的老兵,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奉献。“一次从军,终身光荣,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当年的历史,更不会忘记从硝烟中走出的人。”说这话时,于东林老人目光坚定。

2021-01-20 齐斐斐 王洪盛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89.html 1 于东林:通信兵一天行走90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