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1日
第05版:05

张锡纯曾自费印刷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报记者 哈薇薇

刘宝恒参加张锡纯纪念活动

2020年12月10日 ,《沧州日报》以《穿越历史认识张锡纯》为题,介绍了对近代医家张锡纯多有研究的学者王鹏。因文中提及1909年《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版本问题,张锡纯外祖家的后人、远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中医院的79岁老中医刘宝恒读过报道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与王鹏交流,竟聊出了一段张锡纯和《医学衷中参西录》尘封了100多年的旧事,未正式出版前——

报道勾出前尘往事

“关于《医学衷中参西录》,1909年版本的事我有所了解。”读完报道后,远在吉林的刘宝恒很激动,第一个想要交流的人,就是王鹏。

2018年《医学衷中参西录》付梓100周年大会上,刘宝恒千里来沧,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王鹏,而王鹏见到刘老的第一句话竟是:“这些年您让我找得好苦哇!”事情源于沧州的一次学术会议。2010年10月21日至23日,沧州举办了张锡纯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刘宝恒应邀参加了会议。期间,大会主办单位编辑《会议论文集》一册,文集中收录了刘宝恒撰写的11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引起了王鹏的关注。但当时大会签到名单上,刘宝恒只留下了单位名称,并未留下手机号码,所以直到2018年这次大会,王鹏才和刘老先生第一次谋面。

之后几年间,刘宝恒与王鹏有了更深的交往。在张锡纯学术研究方面,刘宝恒把王鹏看作良师益友。所以,这次读过《沧州日报》的报道后,他想要迫切交流的还是王鹏。他在微信中说:“关于这件事,家族中的长辈都曾跟我说过,他们对我说,当年《医学衷中参西录》脱稿后,锡纯表爷托人自费在天津印刷了9本,还是多少本?我已记不清楚了。”

回忆印书事宜

为搞清张锡纯当年自费印刷的真实情况,刘宝恒想到了一位族叔,现居住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据刘宝恒说,这位族叔今年88岁高龄,但身体健康,尚能在房前屋后的菜园里劳作种植瓜菜。刘宝恒说:“这位族叔曾经亲身听族中长辈说过锡纯表爷的一些往时旧事。”

这位族叔果然没有令刘宝恒失望,他爽朗地说:“这件事我知道,长辈多次跟我说,当年《医学衷中参西录》完稿后,他(张锡纯)自己拿钱,托人在天津印刷了3次,一次印9本。”刘宝恒追问道:“为什么一次仅印9本呢?”这位族叔说:“当时人家印刷厂一次只能给印9本,多了不给印,一次不能超过10本。”刘宝恒又问:“为什么不多印些呢?”这位族叔说:“锡纯表伯父笑说,多了就不值钱啦!”

刘宝恒把这次谈话,原原本本地转告了王鹏。王鹏让刘老先生再问问“当时张锡纯在哪里?”刘宝恒回答说:“应该在黄骅仁村。”王鹏再问:“是不是从军前就印过书?”刘宝恒回答:“是。”王鹏接着问:“从军前印过3次,每次印9本,是吗?”刘宝恒回答:“是的。”王鹏说把这个线索记了下来。后来,王鹏撰写的《张锡纯先生年谱初稿》,确认了张锡纯自费在天津印书,应该是1909年。此时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已结稿,锡纯先生于己酉(1909年)孟春,为该书作《自序》。这时的张锡纯,应该还在黄骅大仁村外祖家揽馆教书。

三本书籍下落不明

刘宝恒说:“听老人们讲,表爷当年自费在天津第一次印刷了9本《医学衷中参西录》,便亲自给外祖家送去3本,赠送给我族中通晓医理的3位长辈。后来这3本书,一本由族中老中医收藏,一本由族中老药师收藏,可惜另一本不知流落谁家。“文革”期间,这两位长辈所收藏的书籍,皆被付之一炬,《医学衷中参西录》也在劫难逃。前几年家族中的后辈,曾在族人中多次寻找过这3本珍藏百余年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但始终也没有线索。这本《医学衷中参西录》我没见过,听看过这本书的人说,书中没有句读,纸张的质量也不好。”

为何张锡纯当年自费印刷书籍,而且每次仅印9本?刘宝恒说:“当时的锡纯表爷乃一介寒儒,以教书为生活计,闲暇之余为人诊病,乃义务行医。又有谁为其著作代呈‘内务部呈请立案’‘批准有著作权’?而谁又知当时印刷出版界有何禁令?我揣度当时天津的一些小印刷厂(私人小作坊式),可能印刷书籍不得超过10本,管理部门不追究责任,所以锡纯表爷一次印9本,共印了3次。”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医学衷中参西录》1909年版本的大略梗概。刘宝恒老先生的讲述为我们拂去流逝岁月尘封,得见张锡纯先生往昔自费印书的历史面容。刘宝恒说:“我会委托后辈继续耐心地寻找。由刘氏族人们所珍藏百余年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但愿是有心人把它珍藏起来,幸免于难。”

2021-01-21 本报记者 哈薇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730.html 1 张锡纯曾自费印刷 《医学衷中参西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