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学敏 通讯员陈永洪)昨天,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去年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2%以内。
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优化提升行动。全市建成优化各类创业就业孵化基地48家,可同时扶持3700多人创业。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入驻项目5200个,累计带动就业2.9万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创新性提出了“创业担保基金市级统筹”的办法,通过“无还本续贷”、全市区域内反担保人互通式确认、创业担保货款线上申报等措施,使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走在了全省先进行列。
重点群体得到更多救助和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服务,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303名高校毕业生。截至2020年底,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将全市152.8万名农村劳动力录入了河北人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并及时提供招聘信息和跟踪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51万人。开发了3500个公益性岗位,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落实阶段性失业补助金政策,审核通过7848人,发放552.46万元,为2828家企业发放稳岗资金15841.79万元,惠及职工18.76万人。
疫情期间,市县就业服务部门开通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对接平台,对企业用工进行时时监测,保持了全市重点企业用工缺口时时清零。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人力资源机构积极举办网络招聘会、线上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去年,全市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516场,登记招聘10.38万人,介绍成功5.02万人。
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我市出台多项政策,切实推动“稳就业”工作落实到位。为破解“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矛盾,制定出台了《关于破解“招工难”“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若干措施》,通过共享用工盘活人力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储备库、成立服装人力资源联盟、引导企业提高工资薪酬等15项举措重点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