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8日
第05版:05

面花飘出“新”“鲜”味道

本报记者 宁美红

工人们一手拿模具,一手为面团塑形,然后把模具在案板轻轻一磕,一条鱼便活灵活现地跃入眼前。年近了,位于黄骅市的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的面花加工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

晾印室里,一层层的面花,齐整排列,令人目不暇接。蒸房中,热气一浪接一浪,白白净净的面花陆续出锅。公司负责人孙建军从中拿起一个递过来:“趁热尝尝。”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块儿,放入嘴中,浓浓麦香瞬间沁入心脾。

对于大多数黄骅人来说,每当面花模子“重见天日”,年,就到了。一家人,男女老少,都成了磕花的主力军。面团硬,孩子们得使好大劲,但兴味十足,乐此不疲。一锅接着一锅,屋内欢声笑语,屋外热气腾腾。

年轻时,孙建军在外跑运输,想吃面花总也买不到,他突发奇想:“何不传承面花制作技艺,打开外地市场?”于是,孙建军成立了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决心发展面花产业。

然而,面花产业化发展,并不是件容易事。

帝鉴第一笔大订单是千来斤的面花。本以为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没想到客户收到的面花却长了毛。一下损失了好几万元不说,更是给孙建军当头一击。

检查设备,反思生产流程,多次外出“取经”,他终于找到了面花长毛的原因。“‘长毛’意味着有菌,我们必须对生产车间环境、员工着装等制定严格的标准。”孙建军说道。

不仅对生产环境要求高,他对制作工艺也十分苛刻。传统工艺中,老肥发面是灵魂,这样做出的面花口感更筋道、麦香味更浓。不过,家里人制作面花,多个边、缺个角都不打紧,而帝鉴要做的,就是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于是,孙建军一边请来经验老道的老人学习经验,一边请来营养专家、农业部专家前来指导。在注重口感的同时,也不忘在颜值上下功夫,“晾印”就是帝鉴的首创。“不然,蒸出的面花纹理容易模糊,晾一晾,让蒸出来的‘印’更清楚。”孙建军补充道。

面花本小众,孙建军却把面花与当地特色美食结合。海鲜系列面花,一个个翘着尾巴的皮皮虾,鲜活又可爱;十二生肖面花,品尝美食之余,还能了解文化;五颜六色的袖珍果蔬面花,美味又营养……“面花不应该只囿于传统面花,丰富面花的种类,才能让更多人知晓、喜爱。”孙建军说道。

如今,帝鉴面花已走出黄骅,成为天津、北京等地市民餐桌的“新宠”。2020年10月,孙建军带着面花,走进中国教育电视台,为孩子们讲解面花文化,让面花麦香越飘越远。

又是一年新春到。看着面花在“仙境”中慢慢露出真容,孙建军又回忆起和家人磕花的幸福时光。

2021-02-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213.html 1 面花飘出“新”“鲜”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