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8日
第07版:07

冬天 也是一种春天

田秀娟

冬天,新冠病毒还妄想着卷土重来,让极寒天气做它的巢穴。

市里派出医护人员火速支援石家庄。其中,有位男士,是我的邻居,是名疾控工作人员。还有一位是美女护士,是我的“微信好友”。他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要不是防护服上写着名字,很难认出来。

那位邻居,个子不高,白净、利落,见人乐呵呵的。下班回家,手里有时拎着一兜菜,有时拎着一兜馒头,很顾家。2008年汶川地震,他去支援震后消杀工作。这次,他又报名出征。

微信里那位美女护士,人长得漂亮,也爱美,有两个宝宝。工作之余,经常在朋友圈晒娃、晒美食。

看他们披挂出征的视频,很感动。

石家庄很冷,他们一定把春天带过去了。老树说,春风已经在路上,估计很快就能回。

盼望他们早日归来,和家人一起过寻常日子。

寻常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父亲爱花。

父母来城里“猫冬”,花也来“猫冬”。

阳台上,父亲养的一盆蟹爪兰开成了粉红色的瀑布。站在那里,似乎能听到瀑布哗哗地倾泻下来,粉红的颜色四处飞溅。

这盆花是父亲用一棵仙人掌嫁接的,有七八年了。如今,仙人掌还是那棵仙人掌,但是它上面的蟹爪兰长成了好大的一蓬。它先是向上长,接着向一面披垂下来,颇有点黄山迎客松的味道。

一朵朵粉红色的花,像一个个点燃的爆竹,噼噼啪啪引爆了冬天。更像一群穿着粉衣粉裙的小女孩,在那里载歌载舞,叽叽喳喳地想叫醒沉睡的春天。

每天中午,八十多岁的父母,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看花。一边看,一边感叹,这花比去年开得还大还密呢。

常去一家理发店。

店主是一个50多岁的大姐。瘦高个儿,眼睛不大,说话爽快。从17岁干这一行,一晃好几十年了。靠着这门手艺,在城里买了房。

最初,理发馆开在车库,地方不大,顾客大都是小区居民。干了几年,顾客越来越多,她租了小区的底商,还雇了一名员工,开起了像模像样的理发店。

大姐除了理发,就一个爱好——跳交谊舞。

吃了晚饭,大姐穿上红舞鞋,换上长裙,昂首挺胸,骑上电动车走了。三九天儿,也不例外。电动车车把上挂了厚厚的挡风被,她穿一件长款羽绒服,脚上依然穿着红舞鞋。

问大姐,冷不?大姐说,不冷,跳一会儿就热了。

因为疫情,交谊舞活动暂停了。经过大姐的理发店,没有客人,她认真地擦着红舞鞋。

这个冬天,沧州两位老人先后离世。

一位是捐出毕生积蓄助学的离休教师方桂馥。他少年丧父,青年丧母,终身未婚,听不到声音,交流只能靠写字。他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先后捐出85张存折,最少的500元,最多的1.2万元,时间跨度长达40年。

另一位是沧州好医生范力华。她从19岁到77岁,终身未婚,把自己58年的时光,献给了医院和患者。被确诊患癌后,她坚持工作,直到无法站立,才不得不手术。手术前,她向党组织缴纳了一万元的特殊党费,并立下遗嘱:生就站着生,要清醒,要自理,要工作。死就快些死,不做无价值的抢救,捐献器官,骨灰撒入大海。

我久久凝视着他们的照片,他们的笑容是温暖的,眼神是干净的,像孩子一样。

看一则新闻,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历经11年,被找到了。

2010年1月30日,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背着巨大的行囊,左手拎着一个背包,右手揽着一个婴儿,在火车站匆匆赶车。被新华社记者周科拍下后,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成为“春运表情”。

2021年春节前夕,周科辗转找到了这位母亲。她叫巴木玉布木,彝族,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人。她没上过一天学,在大山里过着贫困的日子,住着漏雨的房子,家里没有通电,为了生计,不得不带着孩子,外出打工。如今,她是一位4个孩子的母亲,住着三室一厅的房子,孩子们享受义务教育,一家人其乐融融。

是精准扶贫政策,让他们依靠种植烟叶,过上了幸福生活。

新冠还没走,我们从最初的恐惧不安,到如今坦然面对。生活的列车还在一路向前。有瘟疫,更有温暖;有黑夜,更有黎明;有阴霾,更有阳光。

医疗队队员把春天带到了石家庄;我的老父亲在亲手培育的一盆蟹爪兰上,找到了春天;理发的大姐,捧着心爱的红舞鞋,就像捧着春天;两位老人虽死犹生,活成了春天的模样;那个年轻母亲的笑容,温暖了整个中国。

有花,有光,有暖,有爱,有阳光,冬天,何尝不是另一种春天?

2021-02-08 田秀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218.html 1 冬天 也是一种春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