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9日
第06版:06

阔步挺进“十四五” 扬帆启航谱新篇

——沧县乘势而上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高海涛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岳培新 郭聪慧 孙永智 沧东经济开发区

红枣加工企业生产车间

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

农业大棚采摘忙

机械设备生产车间

乡风文明育新人

中国·沧县塑料中空制品展览会引客来

文化惠民进乡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制衣生产忙

药包材企业加紧生产防疫物资

回首“十三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沧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沧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交出了一份实干担当的历史答卷,“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质速并重

新沧县加快崛起

有效应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快进、稳中向好,圆满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和决战脱贫攻坚“三个收官”任务。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1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是2010年的2.6倍,超额完成“两个翻番”的任务目标。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年内接近实现翻一番,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2%,达到2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2%,达到13.9亿元,由全市第8位上升至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9.4%,达到68.1亿元,是2015年的2.4倍,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造福沧县百姓。

“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8%、6%、7.7%、8.7%和9.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1.1%、8.9%、12.3%、16.4%和4.4%,其中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

实施“两核并驱”战略

筑起高质量发展平台

实施“两核并驱”主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接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系列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沧东经济开发区 累计基础设施投资突破72亿元,路网通车里程达到62.2公里,生态公园、污水处理厂、排水工程等一批基础配套项目投入使用;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有效承接审批和监管事项108项,实现“一个窗口办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是2015年的近3倍,成为中心城区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平台。

高铁经济开发区 从无到有,快速崛起,完成项目投资109亿元,京贵中心、旭弘大厦等一批项目竣工建成;培育引进沧州金控、华润医药、国运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企业253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百亿元,税收突破3亿元,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

创新引领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排名提升21位,由C类县跃升至B类。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65家,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翻了3番;拥有省级孵化器3家、院士工作站2家、产业研究院2家、技术创新中心9家。实施传统产业振兴工程,建设药包材、汽车配件等特色产业园,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2%;实施企业梯次成长计划,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6家,6家企业挂牌上市。

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服装服饰产业异军突起,明珠新城完成研发中心、展示中心、会客厅等板块建设,入驻企业商户560余家,成功承办第三届河北时装周,打造了集设计研发、加工生产、会展销售全链条服装产业集群,年产值已达300多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快速成长,华润热电和洁远风电入统规上,拉动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6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3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3∶36.9∶51.8,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建成旧州铁狮公园、沧东生态公园、兴济美食小镇、捷地御碑苑等景区,2020年旅游收入是2015年的3.5倍。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2倍,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8.4%。

决胜脱贫攻坚 打造富裕宜居新沧县

脱贫攻坚圆满完成。2172户40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年人均纯收入11651.9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建设扶贫创业驿站;开展卫生院长遍访贫困户和专家巡访大病患者活动;推行“计生+扶贫”,打造了一支“永不撤退的驻村工作队”,典型做法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流转土地81.8万亩,流转率达到69%,全市第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年收入达1.57亿元,80%以上的村实现“5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0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6.3%。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投资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1万亩;投资1.7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万亩。粮食年产量始终保持在4亿公斤以上,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粮食安全优秀单位,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承办2020年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

人居环境本质改善。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510个村庄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改造坑塘1013个;改造厕所4.3万座;新装更换路灯2万盏,464个村亮化达标;完成美化整治1.36万平方米;创建美丽庭院9.3万个;完成村庄绿化3.27万亩,茶棚、南王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吕楼村、宋官屯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投资9.1亿元实施“民心路”工程,新建维修道路347条、784.2公里,改造危桥78座,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投资7亿元实施“放心电”工程,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634公里,变电站8座,配电变压器1801台;投资7亿元实施“惠民水”工程,具备了江水村村通的条件;投资16亿元实施“便民气”工程,完成气代煤改造23.9万户,实现燃气全域覆盖,是全市唯一一个免费改造的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2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投资4.36亿元用于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招聘教师1066人,为近7万名小学生落实营养餐改善计划。送医下乡300个村,义诊群众16.7万人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82%;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连续5年在全市保持先进位次。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出资1.3亿元,连续5年为60岁以上老人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95%,养老保险覆盖率98%;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标准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95%和67%;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金1.7亿元。

革故鼎新 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人心

法治政府建设卓有成效。组织各级学法活动2000余次,获评全省“普法先进县”称号;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全部进行合法性审查。19个乡镇全部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制定了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配合人大系统“6+1”联动监督,常态化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9件、政协委员提案451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人心。成立县行政审批局,组建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12个乡镇服务站获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落实各级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站台撑腰。2019年以来,落实减税降费7.1亿元;2020年,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2次,为企业增加授信近50亿元,新发放贷款43亿元。

2021-02-19 ——沧县乘势而上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747.html 1 阔步挺进“十四五” 扬帆启航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