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9日
第06版:06

聚焦开局之年

开创沧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十分重要。沧县县委、县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抓牢主线

筑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基

实施产业项目“大比武”行动。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打造标准地1800亩以上,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完善项目供地、开工、建设、投产等全链条闭环服务机制;健全领导包联、要素协调、观摩考评、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让项目建设攻坚制度化、常态化。力争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50亿元以上;申报省重点项目5个以上、市重点项目10个以上。

实施“双基”项目“大评比”行动。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健全政府投资“双基”项目“一会三书一证”制度,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台账化管理机制,落实“周通报、月调度”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有序高效推进。在抓好农村路网、中小学建设等民生项目基础上,再谋划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积极申报政府债券,力争新增债券资金8亿元以上,实施“两新一重”项目10个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两核并驱”

构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格局

推动沧东开发区能级提升。充分发挥沧东经济开发区位于“双城”中心节点的区位优势,打造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一是优化功能布局。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建设服装生态新城、科技创新园、新旧动能转换园、新高地产业示范园、新材料管道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中园,科学摆布项目,既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又促使产业集聚发展;二是优化基础配套。坚持城市标准,融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配套设施工程、科创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环境聚人气、促发展;三是优化服务管理。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加强与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合作;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铁开发区加速崛起。抢抓市委、市政府在高铁区域规划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的机遇,更新开发理念,提高设计标准,推进高铁经济开发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是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强化属地意识,主动作为,积极跑办,最大程度地争取市级层面的支持,服务好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黄河西路、御河路西延工程;积极布局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抓好西高铁第二实验学校项目建设。二是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永恒的主线,服务好17个在建项目,确保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三是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跃升工程,引进总部企业5家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增长60%以上。

用好三大动力

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一是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工程。加快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建设更多的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主体,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二是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突破1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三是创新共同体创建工程。引入京津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力争引进科技成果30项以上。积极对接小米谷仓学院,引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四是人才兴县工程。创新人才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力争引进创新型人才10人以上。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审批流程深度再造;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完善“8912345”政务服务平台,推动100项贴近群众生活的民生事项上线“冀时办”,实现“一网办、移动办”。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支持企业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确保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以上,省级5家以上。三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一是进一步增强沿海意识。积极承接黄骅港口辐射,强化与渤海新区产业分工协作,着手布局建设无水港,实现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二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外贸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对33家外贸重点企业定期走访、重点扶持,引导帮助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三是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力争引进京津项目10个以上。承接雄安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管道制造企业入驻新材料管道产业园。四是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积极参与进博会、数博会等展会,继续举办中空塑料展等高水平主场展会,力争连续3年承办“河北时装周”,提升沧县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好攻坚战

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水平

突出抓好产业优化。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一是扩大规上企业体量。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出台技术改造、工业设计、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实施规上企业培育计划,针对重点企业,逐家梳理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一企一包”送政策上门,培育规上企业12家以上。二是优化企业布局。稳步推进关停取缔一批、就地改造一批、进区入园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四个一批”行动,建好省级开发区园中园,建立闲置厂房和工业用地信息对接平台,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引导原有企业向园区搬迁,实现集约集群发展。三是持续推进技改升级。“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深化“万企转型”行动和“千项技改”工程,力争备案技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

突出抓好消费升级。全县拥有74万人口,环抱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区消费市场,在扩大消费上大有文章可做。一是增加消费“供给”。面向京津和中心城区,以质量品牌为重点,实施放心消费工程和知名品牌培育宣介行动,增加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二是完善消费设施。突出两个园区、市区周边、景区周边、建制镇、乡镇政府所在地等重点区域,壮大商贸综合体、便民市场、便利店等消费设施。实施限上商贸企业培育工程,近市六乡和五个建制镇培育2家以上,其他乡镇至少培育1家。三是拓展农村消费。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乡村商业网点,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

突出抓好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常态化监测,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监测户不致贫、脱贫户不返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失能失智失养这一特殊群体,推进“五服务”兜底保障。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流转率达到70%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村制宜推行“股份合作、特色农业、服务创收、物业经济、集体企业”五种模式,确保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紧盯中心城区农产品需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扩大优势蔬菜、优质果品种植面积。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投资4.75亿元,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

加大推进民生工程

共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果

实施“设施完善”工程。一是投资1.96亿元,新建维修道路238公里。二是投资3000万元,对22个村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三是投资2000万元,改造危桥15座。四是投资5710万元,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62公里,配变151台。五是投资3700万元,建设粮食储备库。

实施“健康沧县”工程。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织密基层疫情防控网,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有序开展疫苗接种,保住“三个零”的防疫成果。实施十五项健康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崔尔庄闫村小学、风化店马台子小学、汪家铺董辛庄小学等新建教学楼项目。深入推进名师、名课、名校“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招聘教师400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培育4家星级养老机构,星级养老机构达到70%以上。投资190万元,每个乡镇打造1个精品互助养老院。

实施“安全提升”工程。一是社会治安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确保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投资3047万元完善交通设施;重点解决331省道杜林段、307国道崔尔庄段等路段拥堵问题;三年内力争再开通4条城乡公交线路。三是农村安全提升。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农村用电、用气安全宣传力度。四是企业安全提升。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双控机制建设和标准化创建运行。五是食品药品安全提升。推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对药品经营企业、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全覆盖检查。

2021-02-19 聚焦开局之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749.html 1 开创沧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