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的小路,1980年代的城中小院,抬头便可以看到澄澈的天空、飞翔的白鸽。见到李之兴老人时,老人正和老伴儿在小院的杏树下,择菜做饭。讲起那些不安稳的岁月,老人眼里都是战火。
“要说参军最对不起的还是老娘啊!”92岁的李之兴老人,泪花闪烁。
1946年7月的一天,华北平原刚过了麦收。盐山县李小营村的青年们都跃跃欲试参军上战场。李之兴也是其中一员。但他是家中的独子,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早早给他娶了媳妇,期盼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那时的李之兴,一腔热血,好男儿必上战场,瞒着母亲在邻村参了军,跟着陈毅的部队一路南下来到河南永城,被编入第三野战军第八师263团,负责通讯工作。从此,10年没有回家。
43天,43天啊!老人口中的淮海战役打得异常艰苦。在淮海战役中的小刘庄,李之兴和战士们在战壕里同敌军血拼了43天。小刘庄战壕距离敌军战壕只有40多米,枪林弹雨中,很多战士都牺牲了。就在战役胜利的头一天晚上,我军与敌人火拼了整夜,战士们冲到了敌军的碉堡后面。李之兴老人回忆说,当时他和排长冲过敌人防线时,战壕里都是死人。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看着遍地牺牲的战士,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战情紧急,战士们抹了把眼泪继续行军。渡江战役中,李之兴的部队是最后一队过江的。当时在安徽合肥西梁山,战士们坚守阵地与敌人血拼,敌人不退,汽艇大炮,疯狂轰炸。就在那场战役中,李之兴右腿负伤,炮弹皮打进了皮肉中,血肉模糊中,拼死奋战。胜利后,取出炮片,直到现在,老人的腿还是麻的。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同年夏天,李之兴入朝,跟战友们直接进入东线。当时美军不退,我军调集了东线、西线、中线的2000多门大炮,与美军生死对抗。说起当时的场面,老人仍觉如临眼前。几千门大炮狂轰,山上的树都燃烧起来,方圆百里火海一片。炮轰一夜后,黎明休战。晨起的天空,湛蓝清澈。趴在战壕里的李之兴,本想活动一下腿脚,谁知刚抬了一下头,就被美军的大炮一通轰炸。李之兴背着电话机掩护躲藏,鞋和衣服都跑没了,保护了通讯器材。这场战役中,李之兴荣立三等功。
1956年,李之兴回国转业,一直从事邮电工作直至退休。
参军报国的10年里,妻子去世,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也夭折了。归家的李之兴,与母亲相依为命,之后成家立业,子孙满堂。现在的老伴儿董西富与李之兴老人虽年老但热心不减,时常出去做义工,帮助他人,奉献爱心。
春来了,老人院里的杏花要开了。有了这些拼死奋战的老人们,才有我们安稳幸福的生活,愿老人身体康健,愿老兵精神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