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瞳 言
前段时间,李娟发现爸爸妈妈也玩起了短视频,把全家福制作成“蚂蚁呀嘿”搞笑视频,并发到了朋友圈。“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拍摄短视频为乐。”李娟说。
短视频风靡,各平台注册用户动辄以亿计算。互联网创造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为快速收获流量,不少网民走上了“搭便车”式创作之路,尤其是一些营销号,随意搬运他人作品当作自己的原创;未经允许,将他人精心酝酿的文字转为视频;短视频各种撞梗,甚至直接拿来主义……
一位朋友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一个视频小火了一下。几天后,不少营销号把她的视频换了背景音乐或者修改了一下发布。她挺生气:“我写了‘未经允许,禁止改编和转载’了,可还有这么多人抄袭。”
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浏览,你会发现,相似的内容很多。有的连背景音乐都不换。一个梗火了,很快会有很多人模仿。
说起模仿,前段时间某短视频平台推出的“万物来拜年”和最近的“蚂蚁呀嘿”,着实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身边不少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这种模仿无可厚非。但把别人标注了禁止二次创作和改编的作品拿来模仿,就说不过去了。
一位网友卸载了几款短视频APP,她说,现在原创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跟风模仿或直接“复制粘贴”,与其在大量同质化的“重复”中浪费时间精力,不如看点别的。
对创作保持热爱与敬畏,注入自己的灵魂,才是作品能引发共情、吸引观众的根本。一位朋友喜欢养猫,家里有两只小猫。她每天给小猫精心拍摄短视频,记录猫咪们真实日常,半年时间,收获了近万粉丝。网友说看她的视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脉脉温情。
短视频再短,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与其有时间搜罗各种热门视频,费心费力剪辑修改别人的东西,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