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掏粪工,乡村靓丽我有功。”点开张秋江的朋友圈,一则“宣言”映入眼帘,着实有些吃惊。
“张社长,你咋不种地,改掏粪了呢?”循着电话线问去。
那边爽朗大笑:“粪得掏,地也在种。掏粪,就是为了更好地种地。”
张秋江是献县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早在2007年,他就在家乡西城乡小邵寺村发展现代农业。十几年间,以农资和农机服务为基础,合作社除了流转周边1万余亩土地自种,还为多个乡镇的2万多亩地提供托管及代耕、代管服务。张秋江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大王”。
来到合作社的办公基地,灵巧的蓝色吸粪车在绿色大农机队伍的映衬下,甚是醒目。
一名工人正在给吸粪车加温,等待着车辆启动。
“今天上午,先去韩村镇东大屯村吧,那边有5户人家等着吸粪了。”张秋江道,“下午再去商林,地址我已经发到群里了。”
给其他车辆也安排完任务,张秋江才得空聊天。
“从去年8月开始,每天,俺们除了忙地里的活儿,还得抽空去各村吸粪污,到现在,得吸了1.4万多座厕所了。”张秋江介绍说。也因此,他总是以掏粪工自诩。
献县“农机大王”为啥当起了掏粪工?不少人都纳闷。
就连张秋江都说,想不到。“要不是厕所革命,俺还真没有这个机会。”
原来,这两年,献县农村推行厕所革命,农户们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所,产生的粪污废弃物如何集中处理,就成了问题。
“家家有粪,可农户们都不愿意自己清扫,觉得又脏又累。但对俺们种植户来讲,这粪是多好的肥料呀。”这些年,为了把地种出生态,张秋江一直在探索有机肥种植之路。他不仅去各地花费几十万元购进鸭粪、牛粪等农家肥,还不懈探索各种综合制肥方式。
2019年,听说厕所要“革命”时,他就留了心。“人人都知道厕所革命的号召,却不知道这革命的真正含义。厕所革命,不是厕所改完就完事了,后续,还有怎么提供清掏服务、怎么综合利用粪肥,能间接产生不少农业农村新服务业呢。”
去年,改厕完成,献县要探索粪污处理的长效机制,召集种植大户一起探讨可行的综合利用办法。张秋江知道,机会来了。
“这些年我们搞种植、做托管,一直都坚持化肥农药零增长,往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面努力,想要农业生态、循环、绿色发展。要是能有免费的粪源,对咱种植转型,降低成本可是件好事。”他态度明确。
研讨会后,他和3个同行当即就报了名,并分别成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起吸污及人粪尿、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综合利用服务工作。
从农户家中吸来的粪污,输送到发酵罐中二次发酵,再辅以生物菌剂、秸秆等有机物质,腐熟三四个月后,就能变成植物喜爱的有机肥。
张秋江说,根据粪污的不同性状,处理方法也有些差别。
“有些农户家是三格化粪池,可容纳2.2立方米粪污,俺们一年吸一次就行。出来的粪污,大多是腐熟好的了,能直接堆肥。有些农户家的化粪池是双瓮的,化粪效果更优,但容积小些,需要半年多吸一次。这些粪污,就需要我们公司准备一些作物秸秆、树枝还有坑泥残厨垃圾等做成海绵体,吸附污水。再在罐体里腐熟发酵,用作液态肥。”
其间,张秋江还要拿着测量仪器不断监测发酵罐的腐熟情况,调控粪肥PH值,以达到最佳营养效果。
处理后,堆肥可以用作底肥,在旋耕土地时使用。液态肥中,较稀的液体,可在春季麦田浇灌返青水时,喷淋到田中。沉淀的黏稠部分,氮磷钾肥效更高,可当作冲施肥用于蔬菜大棚中。
现如今,共同合作的几家公司每天要清掏三四十座化粪池。
人人嫌弃的粪肥,在张秋江手中成了宝,今年开春,这些粪肥就要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作物茁壮成长的营养库。
“粪肥还田种地,粮食肯定长得好。到时候加工出的饽饽,可不就更香了么。”以此为切入点,今年他还要将生态种植的范围扩大,实现种植、加工、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后给大伙儿服务多了,大家都知道俺是种地的,对咱的农产品也多一份信任。服务市场大了,销售市场就打开了,到时候还能反向带动种植、加工。怎么样,俺这个掏粪工,不白当吧?”谈笑间,他的清掏服务热线又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