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正忙,客户刚订了两只鸡,正等着呢。俺先把鸡杀了。”见到梁立军,还没来得及问候,他就急忙干起活来。
叫着爱人,俩人又是烫毛,又是清膛,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就清理好了两只白条鸡。
“只要俺们能出货,就闲不住。不光是订白条鸡,还有好多来摘草莓的,俺们这一天都站不住个脚。不过,忙点好啊,除了除夕歇一天,俺们连过年都不‘打烊’,越干越有劲儿。”他笑着说。
梁立军的种养基地,位于市区南边的力源生态园。在这里,他承包了20个大棚,不仅发展草莓、火龙果、无花果等特色种植,还养起鸡、鸭、鹅,经营得红红火火。
听他口音,不像本地人,细问才知,他老家在河南驻马店,是2015年来到沧州的。
“17岁下学后,俺边打工边学习,又考了成人大专,学了3年农业,慢慢摸出了门路。来这儿前,俺在网上搜索,沧州周边都没有草莓采摘园。”要做这独一份儿的市场,梁立军考察了不少县(市),最终,在力源生态园落了脚。
“棚里还有果吗?”正说着话,来了几位采摘的市民。
“走,上8号棚。”梁立军笑脸相迎,热情招呼着。
随他们进棚,下午的温室已不再闷热。翠绿枝叶间,草莓红艳,赏心悦目。接过果篮,大人、孩子高兴地在垄间穿梭,不一会儿都收获满满。
“这是贵妃草莓,是奶油草莓的一种,口感好、滋味甜,有不少人喜欢吃这一口,就算自己来不了,还在网上订果让俺送去呢。”聊起草莓,梁立军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虽然采摘一公斤草莓要100元,但棚里的果还是供不应求。
草莓魅力十足,除了品种优秀,与梁立军的勤奋管理分不开。
“俺们刚来时,不知道咱沧州地碱、水咸。接连种了两年,不是死苗,就是坐果少,没少费心思。”虽然一个棚7000棵苗,死得就剩了2000棵苗,但他没有放弃。
鸡粪起碱,就改上牛粪,一个棚9立方米粪,光成本就得700多块钱;杜绝激素、生态管理,坚持无公害种植;引来白雪公主、桃熏等特色品种,让顾客来摘得尽兴……钻研技术,梁立军不敢有一丝松懈。这两年,在土里挖掘更多效益,他还探索出草莓、西红柿套种的模式。
让好果卖好价,蹚开市场,他更没少花心思。
“第一年时,大年三十俺们还在路边发名片呢。在报纸、出租车上也做过广告,还在电子地图上买了咱生态园的定位,让人一搜就能找到。”光是宣传,他就花费了1万多元。
几年工夫,草莓采摘园的名气打出去了,现在已积累了几千名忠实粉丝。
有了市场基础,这两年,梁立军又发展起甜瓜、西瓜、火龙果、无花果种植。眼下,他还搞起套种,在火龙果树的行间空地种上了菠菜、芹菜等反季蔬菜。
“搞农业就是这样,只要你勤快,就能有收获。”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梁立军不禁深吸了一口气,甜丝丝的,正如现在的日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