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手机,看着孩子们一张张从小到大的照片,李国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10年前,当这些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学费犯愁时,是李国荣和“绿色助学NGO”组织的到来,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愁。
李国荣是泊头市四营乡政府工作人员。20多年来,在他的奔波联络下,热心人士援手,154位寒门学子走进了大学校园。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大学毕业后,投身各个行业,为祖国建设贡献着才智和力量。
他感叹:能改变这么多孩子的命运,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个简单想法促成爱心事业
20多年前,中国还有不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沧州也不例外。一些寒门学子考上大学后,因为筹措不齐学费,不得不与大学失之交臂。
2000年,李国荣老家泊头市四营乡四营村有个孩子考上了北师大。接到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抱头痛哭:几千元钱的学费凑不齐呀……李国荣找到《沧州日报》,在媒体的呼吁下,热心人援手以助,男孩儿走进了大学校门。
从那以后,李国荣多了一份责任:只要看到生活贫困的孩子上学遇到困难,他就帮着呼吁,让孩子们上得起学。
一晃10年过去了。孩子们大学毕业,走向了社会。他却发现,孩子们虽然学业优秀,却在成长和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他开始思考,原来那种只提供资金的助学形式该变一变了。
2010年,李国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成立了“绿色助学NGO”,专门资助沧州区域的贫寒大学生。
“我们的营运形式其实很简单。每年,我先请爱心人士报出他们的助学金额,根据这些钱,我再去逐户落实当年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之后,会举办一个助学仪式,让爱心人士当面把钱交给孩子们。第二年,还是如此。不同的是,我们采用循环资助的形式,今年企业家A救助了学生A1,到了第二年,A就去救助B1,而A1的救助人换成了B或C……这种救助形式,也是我们长年摸索出来的。我们不想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也不给资助人以道德绑架,他们之间互不联系,让助学行为更加纯粹。”李国荣介绍。
他是执行人,事实上,搭建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联系桥梁的,是他;跟孩子们联系最多、奔波最多的,还是他。
总能在孩子们最需要时出现
成立这个组织之初,李国荣就定下两条规矩:一、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二、从资助人到执行人都用化名。
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只知道,来家访的叔叔、帮助联系助学金的叔叔、到学校看望他们的叔叔姓李,并不知道李国荣的名字,大家都叫他“李叔”。
“李叔总能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出现。”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杨怡安说。
大三时,一名男同学向杨怡安发动爱情攻势。她原本不打算谈恋爱,但身边同学大多出双入对……杨怡安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出车祸后,母亲离他们而去。怡安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但这种事又难以和父亲启齿。千思万想,她给李叔打去了电话。
让杨怡安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李叔就来了,还带了一大包吃的用的。李叔和她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对话,这让杨怡安的心一下子稳定下来。她郑重地说:“李叔,谢谢您,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个孩子,因涉世不深,被校园贷诈骗了2万多元。这对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当她哭着打来电后,李国荣说:“必须尽快把这2万块钱还上。你自己能拿多少钱?剩下的我来想办法!”
这部分钱,李国荣是从毕业大学生爱心基金里借给女孩儿的。他说:“孩子遇到沟沟坎坎,该帮必须帮。让她还钱,就是为了让她明白,做错事必须担责。”
成立至今,他们资助了154人,辐射沧州11个县市区,受助学生遍布全国85所大学。其中,985大学17所,211大学34所,90多人已走上了工作岗位。
“不敢说这些大学都去过,但去过的学校不少。”李国荣说,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单亲,有的来自残疾、重病、意外等五类家庭。他们非常自律,学业优秀。但在与人相处、面对社会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问题。每次助学活动上,他都公开自己的电话:“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事了,一定给我打电话!”
深夜里,他接到过孩子们急切的电话。其中,多是无助和绝望。他像父亲一样挺身而出,守护着孩子们成长中的秘密,匡正着他们前进路上的航向。
孩子们称他“史上最强爹”
那个女孩儿的不幸发生在结婚后。大学毕业后,女孩儿在北京打工,是白领。本来一切顺风顺水,她却走进了一桩错误的婚姻,进而辞职、生子,过上了全职母亲的日子。再回首,一切都完了。
当她铁了心要离婚时,多次劝她慎重选择婚姻的李国荣无语了。他不知道,到底是该鼓励她改变不幸的命运,还是让她为两个幼小的孩子着想……这些孩子,虽然长大了、工作了,心理还不够成熟,人生路上,还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原本对孩子们有些严肃的李国荣,变得慈爱了。他更愿意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和他们敞开心扉。这样,孩子们有了心事,才愿意和他说。
“如果恋爱了,一定告诉我,我来给你们把把关。”他告诉孩子们,婚姻,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步。
每次想起去武汉见张欣然的男朋友,李国荣都会暗暗发笑。那一次,小伙子紧张得满脸冒汗,比见家长还紧张。事先,张欣然已经告诉小伙子:“我出身贫寒,父母是农民。你接纳我,就必须接纳我的家庭,还要过李叔这一关……”
男朋友是欣然大学同学,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二人结婚后非常幸福。
也有婚后闹矛盾的家庭。这时候,李国荣就开着车,专门去看一趟“闺女”。进了门,挽起袖子做饭。开饭时,会告诉“闺女”和“姑爷”,工作忙要补钙,多喝小米粥对脾胃好,还要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家长里短,有爱,也有劝导,一顿饭,消弭了日子里的隔阂和不快。
采访进行中,李国荣的手机响了。“李叔,今年6月份我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您一定来呀,做我们的主婚人!”电话那边的声音,清脆而愉快。
“肯定要去呀……”李国荣满面春风。
他开心地介绍,是在杭州工作的受助女孩儿要结婚了。说着,翻出当年他去女孩儿家家访时拍的照片:白墙上,贴满奖状,短发女孩儿戴着眼镜,满脸青涩。再翻出一张,是女孩儿的近照。一袭红裙,长发飘飘,端庄而自信。
为了能和孩子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些年,李国荣买了很多书,天天都在学习。他信奉“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要变得优秀起来”。助学,到最后变成了提高自己。
这种提高,不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是精神层次的追求。
微信上,他们有时会畅谈人生。有一次,李国荣有感而发:“叔叔已年过五十,深深感到物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唯有亲情才是最温暖的。”一个孩子说:“您是最富有的,100多个儿女,还都那么优秀!是不是很骄傲呀,史上最强爹!”接着,是孩子们一屏屏的接龙:“史上最强爹”……
这是第一次听孩子们叫爹,李国荣的眼睛湿润了。
李国荣总是说,特别感谢背后提供助学资金的爱心人士们。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连面都没见过。他必须做好这件事,才不负这份信任。
毕业的大学生们有了能力,也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他们忘不了曾经的相助,也愿意用这种方式,把爱传递下去。
(文中寒门学子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