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进入3月以来,泊头市营子镇西淮洼村的苗木销售持续升温。
3月12日,西淮洼村生态林里,远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着将苗木起出。他们剪净树干上多余的枝条,又把树根上的土球固定。一套流程完毕,一棵棵白蜡树被装上卡车,等待发往绿化工程现场。
虽然忙碌,但合作社负责人刘刚的眼中满是欣喜。“这一棵树,就是一个‘绿色银行’。有了树,就有了金山银山。这些年,靠着种树,俺们足不出村就能把钱挣了。”
“每年俺们都能卖出几十万元的苗木,直接对接公园、绿化客户,还没有中间商加价。”他说,由于这些年西淮洼村的苗木产业越做越大,慕名前来购苗的客商络绎不绝。
不过,倒退10多年,西淮洼村可不是这样的“香饽饽”。
刘刚就是土生土长的西淮洼人,那时,他和多数村民一样,除了外出打工,就是在土里刨食,忙来忙去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即便如此,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致富的念想。
偶然和朋友聊天,听说各地苗木市场需求火热,刘刚上了心。
“五角枫虽然不好管理,但是市场价格高,一根就能卖大几百块钱呢。”朋友的一句话,动了他的心。他当即就凑钱,去到北京的苗木公司,拉回来一车苗子。
没想到,70多元一株买来的树苗,管了3个年头后,一株竟卖到了950元。这下,不仅振奋了刘刚的心,更带动起西淮洼村村民到土里掘金的热情。
十多年间,亲戚传亲戚、朋友带朋友,从最初的几个好友到百余户村民抱团发展,从20多亩发展到千亩林地,从几个品种发展到50多个品种,小小的树苗成了村民们致富的“点金杖”。
“俺们这儿的树,从刚种下开始,有价钱就能卖。价格不合适的时候,还能在地里放着,也不怕滞销,价值还能随着年头增长。赶上行情好,一棵树就能卖到两三千元。”村民张春荣说。
还有人在苗木产业的发展中学到了管理技术,加入到剪枝队干活,一天能收入150余元。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村里跑着的小汽车就是最好的见证。刘刚记忆犹新,2009年,算上他,村里有车的家庭5个手指数得过来。再看这两年,少说也得有80%的村民买了车,还有一家买两辆车的。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苗木产业兴旺了,不光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西淮洼村振兴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致富带头人刘刚被村民们选举为西淮洼村党支部书记后,除了跑来项目,还带着村民们筹资30余万元,修好了村里2000多米水泥道路。
让村貌再靓丽,他们特意选取了千株可美化环境又少有落叶、虫害的紫叶李,作为村中的美丽卫士。每年四五月份,粉白的小花枝头绽放,将小村装点得别具风情。去年9月,西淮洼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为了满足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西淮洼村还建起休闲广场,装上健身器材。晴暖的傍晚,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健身、扭秧歌,甚是惬意。
“产业兴旺,是咱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以后俺们还要将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让俺村越来越美,大伙儿的日子越来越好。”每天,刘刚都要围着地里、村里转上一圈,看着一株株苗木从抽芽到枝繁叶茂,他知道,这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