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正好。不远处,几十头牛正趴在地上,享受着日光浴。见记者来了,韩文彪笑着从牛群中迎了出来:“天儿越来越好了,也让它们出来晒晒太阳。”
韩文彪是黄骅市官庄乡葛沽塘村人,今年34岁。2019年,在外打工的韩文彪回乡创业,和妻子赵吉珍结合市场行情,将目标瞄准肉牛养殖。投资16万元,购入9头牛,夫妻俩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虽然起初是一名技术“小白”,但一开始,韩文彪就定下了人性化的养殖理念,这让他自养殖起就少走弯路。“一个在于平时积累,在养殖中摸索经验,一个在于网上自学以及和养殖户交流学习。”韩文彪总结经验道,“比如说,一天喂两次,早晨不宜喂太饱;要给母牛留出充足的活动场地便于它们多走动,保证生产更加顺利,牛的肉质也更好;为促进牛的健康生长,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我们专门买了一批盐砖拴在围栏上让牛自行舔食……”韩文彪继续说道:“技术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得精心、用心。”
说着,韩文彪引着人们走进牛的“小窝”。撩开厚厚的门帘,即刻感受到了暖意,竟也闻不到多少牛粪味,又干净又亮堂。
“这牛的生活质量挺高啊。”听到有人感叹,韩文彪也笑了:“可不是,冬天给棚上盖上厚棉被,室内比室外高十几度;夏天热了,有风扇,热不着,再给它们点上蚊香,咬不着。”别看韩文彪说得轻松,但能保持这样的环境却实属不易。
每天,雷打不动,韩文彪来给牛喂食、打扫牛室两遍,并且定期消毒。除此之外,他还在室外装了监控,以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牛最怕的就是病菌,干净了,自然就没有病了。再说了,牛和人一样爱干净,一干净,牛自己也舒服,牵它们出来晒太阳也是一个理儿。”
一年多来,在夫妻二人悉心的照料下,养殖的肉牛实现了零感染。养殖走上正轨,韩文彪又申请了60万元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夫妻二人既是“饲养员”又是“接生婆”,还顺利接生出7头小牛犊,存栏量近30头,而且半数以上都是处于孕期的母牛。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去年只卖出一头牛,但存栏的牛每头市值约2到3万元。
韩文彪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2至3年内争取让存栏量突破100头,将场地扩大到10亩地,让养牛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