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作为严重缺水的沧州,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8%、全省人均水平60%的困境下,如何解决水难题?引来“南水”解近渴;河湖沟渠织成生态水网;节水爱水、巡河护河我参与……3月22日,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让我们伴着这些跳动的水音符,看一看—
长江水村村通
——水甜日子更甜
3月15日中午11时,走进青县马厂镇下马厂村邢志梅家,她正忙着在厨房做饭。拧开水龙头,清水汩汩而出,邢志梅满脸幸福:“瞧,这水多清亮。如今,水好喝了,日子更甜了。”
变清了,变甜了,沧州的水变了!过去,水对沧州而言,是个充满苦涩的字眼。
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全省人均水平的60%。面对贫乏的水家底,沧州该如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
“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起来只是第一步,用足用好长江水才是目标”。我市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区全部用上长江水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江水村村通工程列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和市政府民心工程,市及各县(市、区)政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时间表和任务图,形成顶层设计、市县联动、部门协调、统筹推进的工作局面。仅2020年,全市就新建、扩建地表水厂8座,铺设地表水厂以上输水管线94.87千米,地表水厂以下输水管线2265.12千米,村内管网改造9246.33千米,更换入户水表12.5万余块。沧州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江水村村通的设区市,彻底结束世世代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河湖沟渠连通
——编织生态水网
正值农田春灌期,东光县找王镇肖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现军,却在地头悠闲散步。
“有了天然‘小水库’,不愁庄稼没水喝。”马现军口中的“小水库”,是村里的一处坑塘。“以前,这是片废弃洼地,如今与附近沟渠连着,庄稼渴不着涝不了,每亩地还能增产五六十公斤!”马现军不停“炫耀”。
如今在我市,大大小小的坑塘如同颗颗明珠散落在乡间,它们和河湖河渠连通,编织成一张张“来水能引、降水能蓄、灌溉能用、人水和谐”的农村生态水网。
一个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盆”的大小。为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我市建成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开辟4条引黄线路、3条从上游水库引水渠道,实现从一年一次冬季引水向多次引水,从为水库引水向河渠引水,从各县单独引水向全市统筹引水“三个转变”,年跨流域引水量由压采前的1亿立方米增加到11.13亿立方米。
水引来了,如何才能蓄得住、用得好?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以河代库,充分利用境内漳卫南运河系、子牙河系、大清河系的主要河流,以及南大港等湖泊湿地,增加汛期蓄水量。并于2020年启动水系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河渠清淤疏浚等“五大工程”,计划到2022年底,新增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全市水系水网蓄水能力达10.76亿立方米。
拧紧用水“阀门”
——让水物尽其用
走进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处处体现节水理念:浴室安装了智能插卡式节水型淋浴;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水龙头均为节水型龙头;卫生间安装了节水型按压式延时阀;校内坑塘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作为我市第一个通过验收的节水型高校,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每人每天用水量为每人每天59.7升,低于河北省高校用水标准。
滴水在指尖,节水在瞬间。如今在我市,节水已成为一种新风尚。华润热电厂投资6000万元进行了节水技术改造,每兆瓦时取水量降低到0.287立方米;沧州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6万立方米,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市区13个公园、25条主要道路,都采用火山岩、透水砖铺设,利用自然落差和坡型道路有效收集雨水,新建居民小区配备雨水利用设施……截至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主要节水指标均达全国先进水平。沧州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任丘市、泊头市、黄骅市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创建节水型城市不是终点,而是践行节约用水理念、建设生态绿色城市的新起点。我市将以国家节水型城市成功创建为契机,突出抓好《沧州市节水行动实施计划》落实,以“城镇节水抓创建、农业节水抓增效、工业节水抓减排”为思路,坚持“一水多用、多水联用”,书写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新篇。
巡河护河我参与
——共享碧水蓝天
市民贾春福每天都去市区大运河畔散步,“在这儿住了20年,看着运河水一天天清起来,觉得这就是幸福。”
活水绕城,草木青葱。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镶嵌于乡野中的河湖,还有多彩的湿地,赋予狮城灵动与活力。如今在我市,各条河道都有一个“健康守护者”——河长。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水来。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境内共有大小河流960条,河道长度8235公里,河湖治理保护任务艰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5月,《沧州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定目标、建制度,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逐步形成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为全市河湖综合整治问诊把脉。为营造全民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民间河湖长行动中心,21个县(市、区)已全部组建志愿巡河护河队伍。
每周到了巡河的日子,民间河长臧俊英打开手机上的“智慧河长APP”软件点击签到,随后走向熟悉的河岸,一边仔细检查有无偷排、污染的痕迹,一边通过“智慧河长APP”及时共享巡河信息。
“巡河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河道有没有漂浮物,有没有非法排污口,有没有破坏河堤的现象,水质是否变差,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臧俊英介绍,一旦有情况,她就会立刻拍照取证,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
河长上岗,河湖在变。
在渤海新区沧海文化风景区,板堂河、涟洼排干通过综合生态治理,被打造成5公里金沙滩,成为渤海湾一道亮丽风景线。
黄骅市在清理河道非法养虾、养鱼行动中,一举清除南排河、捷地减河河道内近万亩虾池,有效解决了遗存20多年的河道管理顽疾。
大运河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2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民齐护水,碧水映蓝天。狮城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