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面对山河动荡、内忧外患的民族困境,在沧州泊镇,爱国青年张隐韬高擎革命武装的大旗,组织起1200余人的津南农民自卫军,向全国发出起义宣言,震动全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沧州领导的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一百年前。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依靠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坚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这种“党内合作”的特殊形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不久,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彼时,已经加入共产党的张隐韬正在黄埔军校学习。1925年2月,他被编入黄埔学生军军官教导团,参加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的战斗。在东征中,张隐韬作战非常英勇,与战友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攻克淡水。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活动,张隐韬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在平定广东商团叛乱中,农民自卫军的协同作战,使他切实感到了武装起来的农民的作用。他从安徽大刀会的失败和广州工人阶级最早的武装组织广州军工团的成立,认识到工农斗争必须有党的领导,才能有所作为。
张隐韬在日记中,曾写到黄埔附近的农民:“他们喜欢受点军事训练,来本校学习。这是中国被压迫的无产者——农民的福音……”
1925年3月,张隐韬受党组织派遣,到河南开封国民军二军开展兵运工作。并与天津共产党组织派往开封搞兵运工作的刘格平,一同被派入驻河南省北部卫辉府(今河南省卫辉市)和新乡的国民军二军二师四旅。张隐韬被委任为副旅长,刘格平为上尉副官。在此建立了军人俱乐部,先后发展军事教练所所长任警哉、独立营营长许权中等为共产党员,并在这两个单位建立了党支部。
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张隐韬认识到,国民军多系收编的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的旧部,这些部队未经改造,是靠不住的,必须组织自己的武装。1925年秋,国民军一军、三军和二军一部决定联合攻打盘踞在天津的奉军李景林部。张隐韬认为创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时机成熟了,于是请示郑州党组织,及时召开四旅党支部会议。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张隐韬去沧州组织农民武装,刘格平去天津组织工人武装,然后两支队伍会师沧州,开展革命斗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张隐韬等人的行动,得到国民军二军进步旅长史可轩的支持,他给了张隐韬一部分人和枪。10月,张隐韬等携同国民军二军部分人员乘火车离开新乡,途经石家庄等地,在藁城进行集结。那时已有四五十人、三四十支枪。他们组成一支小部队,打着国民军二军的旗号,向东经晋县、深县、武强,到达泊镇。一路招兵买马,接收散兵游勇,缴了一部分从石家庄败退下来的奉军的枪,收编了部分民团,部队达到四五百人。
同年12月,部队在泊镇召开了由当地群众参加的1000多人的大会,宣布成立“津南农民自卫军”,举行武装起义,张隐韬任司令兼党代表。自卫军颁布了军纪、政纲,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奉系军阀”“反对苛捐杂税”等革命口号。津南农民自卫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较早的农民革命武装。
自卫军因纪律严明,打击土豪劣绅,保护农民利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很多青年纷纷加入到自卫军中来。
随后,张隐韬带领农民自卫军从泊头出发,挥师东下,迅速占领了南皮县县城,收缴了守城警察和地方民团的枪支。
农民自卫军声名大振,队伍很快发展到1200多人,在盐山、乐陵、沧县、南皮、庆云一带开展斗争。
自卫军进驻盐山旧县后,以“快邮代电”的方式,向全国发出了《津南农民自卫军宣言》。《宣言》发出之后,震动了全国。随后,张隐韬遭通缉。国民军多支部队进驻盐山、南皮、泊镇一带,对自卫军形成四面包围态势。
1926年2月,张隐韬和国民党部队展开激战。尽管农民自卫军英勇奋战,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自卫军又缺乏实战经验,很快被敌人骑兵队冲散。激战中,张隐韬子弹打光,不幸被俘。
敌人把张隐韬押到旧县镇西门外,刺刀和枪口指向张隐韬,逼他向自卫军喊话,让自卫军缴枪投降。张隐韬大义凛然,严辞拒绝。面对围观聚集而来的群众和国民军官兵,他慷慨陈词,揭露中国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号召人们跟共产党走……
张隐韬的演讲慷慨激昂,还没有讲完,便随着枪声倒在了血泊中。他壮烈牺牲后,这支新生的津南农民自卫军被国民军二军扼杀在摇篮中。
津南农民自卫军的失败教训,促进了沧州人民的迅速觉醒和沧州地下党的创建、发展,也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武装,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