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任课老师,就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从1997年踏上这方小小的讲台,刘勤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英语老师。
无论是在沧州市第八中学任教,还是因合作办学来到沧州市民族中学,刘勤始终秉持着这份初心,努力做孩子们英语学习上的良师,日常生活中的益友。
在她的积极引导下,基础薄弱的孩子不再望“词”生叹,丧失信心的学子再次燃起了希望,学子们获得了英语知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双丰收。
作业本变“留言簿”
“我像一条快要窒息的小鱼,是您让我又一次欢快地畅游于小溪……”
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但是学生为她写的小诗,刘勤依然记忆犹新。
这一切还得从刘勤批改作业的特殊习惯说起。
2000年,刘勤接手初一年级,班里有一个男孩儿性格很内向,刘勤为了鼓励他,批改作业时在本上写了一段话:“我觉得你很认真,也很努力,应该自信地表达出来,希望能看到你举起手,大胆地回答问题。”
时隔几日,刘勤收到了男孩儿母亲的留言,说孩子回家提起老师的这段话,非常开心,觉得老师很关注他,喜欢他。
简简单单的话语,温暖了一个孩子的心。
刘勤很受触动,从此便有意识地在批改作业时,为学生们写上几句有针对性的评语,如“书写很有进步,还要敢于质疑,加油!”“你今天的听写都对了,但是字迹过于潦草,要注意哟!”“今天课上提问时,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出你是会的,为什么不举手呢?”
通过评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也意识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
同时,孩子们也会把心里话写在作业本上,于是,作业本就成了刘勤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留言簿”。
一次,刘勤发现有个孩子在本上写到:“老师,我心里好难受,就像一条快要窒息的小鱼。”刘勤了解得知,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瓶颈,非常努力但成绩不见有改观,父母觉得孩子不用心,总是批评指责,孩子每天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备受煎熬。
于是,刘勤一方面积极帮助孩子查找问题根源,另一方面不断给他加油,鼓励他继续努力。与此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孩子的现状,请家长和老师一起安抚孩子的情绪,给予他前进的动力。
在班会上,孩子特意拿出写给刘勤的小诗,走上讲台大声朗读,以此感谢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帮助。
巧用乒乓球鼓劲儿
2016年元旦,刘勤没有像往年一样组织联欢会,而是开了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
每个人都把新年愿望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分析、畅谈,在新的一年里该如何付诸行动,才能够让愿望变为现实。
随后,刘勤又拿出一兜乒乓球,把它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刘勤首先讲述了我国的乒乓外交,孩子们没想到,小小的乒乓球,居然发挥出了如此巨大的作用。接着,刘勤将乒乓球用力掷向地面,球又高高地反弹了回来。借助这个常见的现象,刘勤告诉学生,乒乓球之所以能够高高反弹,是因为它蓄满了力。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从现在开始不断拼搏进取,才能持续为自己蓄力,三年后方能在中考上厚积薄发。
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刘勤时常用身边的点滴小事去教育他们。当与任课老师产生意见分歧时,她教孩子们学会体谅与理解,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和交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时,她从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名次,而是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当孩子缺乏斗志时,为他鼓鼓劲儿;发现孩子迷茫无措时,和他谈谈心;感觉孩子骄傲自满时,给他泼泼冷水。”刘勤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用心呵护他们的心灵。
筑牢基础 消灭“四不会”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刘勤发现,很多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都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不会记单词。死记硬背字母组合,甚至用汉语拼音给单词做标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记不住。提起背单词,很多学子都是“一把辛酸泪”。其实,按照字母的发音规律去记忆单词,才是正确的做法。除了学习音标,多进行朗读也能够助力学子尽快掌握发音规律。
不会做笔记。课上虽然在全神贯注地听讲,但是对于哪些东西是重点、哪些知识点需要记录下来却不甚明了,只等老师要求大家做记录时才动笔。在听课时,对于老师反复强调或多次讲解的知识点,要及时动笔主动记录下来,这样在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不会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会深入思考。面对一个知识点,只满足于记住了,从不多问几个“为什么”,等遇到相似的知识点就会混淆、分辨不清两者的区别。这种现象在初二年级尤为明显。在刘勤的课堂上,她时常表扬和鼓励敢于质疑的学生,积极引导孩子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学贵有疑”,深入思考的标志就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探寻答案、解疑释惑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自然也会愈加深刻。
不会审题。在做题时,学生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当然”。大致浏览一遍题目就按照自己认为的那样去作答;在做阅读理解时,照搬文中的原句,对于题中人称、时态等细节的变化全然不顾,等出了错又将其归咎于粗心。“其实不是疏忽大意,而是能力的欠缺。”刘勤表示,孩子们缺乏答题的规范性。在日常做练习时,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只书写关键词、关键句,而要完整作答,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才能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会却丢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