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1日
第05版:05

岁月静好 单桥不老

孙英杰

杜书恒

吕永森

史丽娜

宋灵慧

主持人:

单桥具有多重价值,所承载的精神,在石桥本身的产生、修建、设计上有哪些体现?

宋灵慧:从栏板看:雕刻有荷花、牡丹、菊花、松竹等;龙虎、牛马、鹤鹿、麒麟等;八仙、钟馗、二郎神等;舜、颜回、苏武、竹林七贤、李白等;民间传说、成语故事、历史事件等。每块雕刻都有好听的名字和寓意:吴牛喘月、老马识途、孟母三迁……是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先看“季札挂剑”。故事是说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出访路过徐国,答应返程时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但等他送剑时,朋友已去世。于是,他把剑挂在朋友坟前树上。这传达着情义与信用。再看“苏武牧羊”,是苏武在北海牧羊19年后,朝廷接他回朝的场景。19年,苏武啮食冰雪草籽,饥寒交迫,在“羝乳,乃得归”——公羊生出小羊才能回朝的威逼下,他誓不投降,诠释了大忠大勇。设计者对李白似乎情有独钟。60多幅栏板中就有李白放鹿、李白草诏吓蛮、李白骑鲸升天3幅,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

史丽娜:单桥,是一座善人桥。如和谐共生,众志成城。设计理念有很多道家文化。像西侧方形尖顶的望柱上那些小庙,都是盛放祝愿的地方。因捐赠者来自各行各业,栏板上有许多商儒故事、地方传说、民间神话,可谓生动。单桥的捐助者冉志文,把一个“众”字修成了“一”字,大众一心一意来建桥,完成了众志成城的重构。如理性和使命的共存。单桥所在河流,是献县泛区的元凶。桥,就是理性对感性的约束。“水止则气蓄”,单桥,起到了砺水性的作用,实现了理性和使命的共存。如时间长度和生命深度造就的见多识广,内敛低调。单桥石材来自太行山,经山跨水,历经近400年风雨磨难和时光,仍然保持本色,让好多词语为它神魂颠倒,比如:不舍昼夜,比如:气贯长虹。

吕永森:地理环境决定单桥必然产生,坚久耐用。滹沱河向称难治,人称“害河”。河道到了单桥恰好转弯,水流冲击力度甚大,这也决定了单桥的结构特点。路的因素决定了单桥是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元明清时太行山以东有数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沧州境内的“河间孔道”是其一,俗称“两京驿道”“九省通衢”“八省咽喉”。单桥是河文化与路文化的交汇点。单桥南高北低不对称,适应了急转弯需要,减小了洪水冲击,便于船只通行,减轻了桥体重量,增加了泄洪能力和美学价值。这体现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求索创新的精神。单桥从设计到竣工,历时19年,恰赶上大动荡,非具有坚韧不拔之志不成。单桥由民间募化而成,裴道姑和张道姑两名女性,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募化,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单桥有“画桥”之称,实现了历史和艺术、人文观照与美好追求的完美结合。

杜书恒:单桥承载担当精神,承载了天堑变通途的理想。改木桥为石桥,一劳永逸,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单桥就成了民间善人的担当。单桥西侧栏板下压着一块石碑,是义不受辱的5位女子之一的墓碑。她被流寇掳掠,在单桥投河自尽,墓碑被砌成桥面,这座桥就是一群有故事有气节有担当人的生命传承。单桥修造集中体现匠心传承。1936年《导光周刊》这样评价:桥柱之雕刻以石猴,气象万千,极变化之能事。石板上面,刻以精致的薄雕,富有古代风味。中国各石桥,多是下面有一列正圆形的石础,石础两旁是一个充实的三角形石柱。这桥却不然,它共有两列圆形的石础,下面石础较大,上层石础较小,是一座越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工程。

孙英杰:首先是利民精神。木桥屡毁,驿路不通,才决定修石桥。二是匠心精神。设计师在结构、纹饰、编码建桥上都精益求精,栏板每幅图案都活灵活现,石料拼接,严丝合缝,丝毫不差,精巧堪比科学仪器。钢筋水泥都不能保证使用400年,但单桥却做到了。三是众善精神。募捐人走遍大江南北,建桥会遍布八方四海,单桥是在千万善人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他们的名字深深刻在后人心中。

单桥已有近400年历史。在历史上,所在区域发生过哪些善美故事?

主持人:

宋灵慧:单桥是漂来的石桥,石头自山西沿滹沱河顺流而下,由过路船只免费捎带。船主是单桥较早的志愿者。单桥的善美故事不是孤立的,是民族性的至善代表。去年,我们组织了“行走滹沱故道,溯源善桥文化”活动,向西进山溯源,向东穿村入海,因之有了更多发现。献县是回民支队战斗的地方,处处都有英雄的足迹。单桥向西,保定安平有孙犁故居,石家庄有西柏坡红色圣地,山西五台县永安村有徐向前故居等。这几个点形成一条线。滹沱河沿岸,尤其是太行山区域,是红色大美之区。秦植恒义务护桥几十年,直到去世,秦师傅为代表的单桥村民,为游客义务讲解,献县每年德被献县、好人感动等善美故事层出不穷。

史丽娜:明末清初王余佑,被誉为北学中坚,读书人也以与之结交为荣。王余佑晚年,常往来于保定、沧州、山东之间,只要知道王余佑从单桥过,人们都聚集迎接跟随,奔走相告,场面热烈。金代献县隐士梁子直,根据陶渊明的“园日涉以成趣”,建“成趣园”, 建“容膝亭”,亭上嵌联“但容只鹤卧,何妨片云来”。元朝耶律楚材和党怀英,都仰慕梁子直,为“成趣园”题诗。单桥栏板雕刻“容膝之安”讲的就是“成趣园”的故事。

吕永森:单桥传说就是善美的记忆。单桥的雕塑都是讲述“善美”故事,因此也形象深化了这些精神。刘尚用等3人不到6年修完了北三拱,却都去世了。王志荩接过遗愿,乐善桥终于竣工。明代献县知县钱春曾写道:“甚矣!献之人轻利而重义,乐善而效忠也。”纪晓岚路过单桥,驿卒不小心跌跤,学政大人摔出轿外。纪晓岚吟诗安慰,紧张尴尬的局面就此化解。这是典型的以民为本的思想。秦植恒在危难时刻,连夜在栏板上抹上泥巴,刷上白灰,然后写上伟人语录,单桥就这样被保护下来。单桥不只是善美故事,还有忠义节烈。1279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押解大都,途经单桥怀古赋故国之思。明朝正德年间,五个女子不甘凌辱,过单桥投水而死,单桥因而改为“5节桥”。义不受辱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之一。

杜书恒:单桥是铭刻善心的丰碑。栏板上的善人涉及十多个省。为单桥修建埋下灵魂之善的人,是临清州人冉志文,他用实际行动号召人民发善心,称为单桥首善。单桥募款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却应记住她们的善行。栏板上还记载了刘文明和母亲、妻子、子女、孙辈的名字,虽然对他的生平所知寥寥,但善心善行却永远刻在人们心上。

风雨飘摇,单桥不倒;时节如流,单桥不老。这座至今“活”在人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对当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主持人:

宋灵慧:本土诗人杨茂东作词的《梦回善桥》唱道:“这一座桥镌刻着沧桑……这一座桥铭记着善良……这一座桥凝聚着希望……它的故事今天还在讲……它的精神哟,天下传扬。”对外,单桥是一张亮眼名片,是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对内,单桥是身心休憩地、文化濡养地。今年,单桥申报了省研学基地。届时,来自各地的学生可以亲手模拟建桥过程,感悟儒家文化再生地的风采。

史丽娜:单桥是纯粹的文化符号,是历史活化石。历史就是阅历、就是经验。单桥,在时空上提供了足够的心灵给养。一是引领思想。增强了人们保护、挖掘历史文化的意识。如对汉墓群、乐城遗址等的保护;六经注、实事求是等各种历史文化元素再现。二是改善行为。文化传统的熏陶已预设了未来的道路,表现出一种文化自信。如汉文化小镇,自觉把单桥历史通过连心桥、容膝园、七星园、乐寿山这些景点重现。还有献王纪念大典、汉服穿戴、礼仪等,都点缀着生活。

吕永森:一是可以感受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二是提高了文保自觉意识;三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如,群众已意识到保护文物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2019年旅游大会弘扬单桥“中华至善”的文化价值,也是时代的褒崇。民国时学者曾评价:桥梁是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刻碑建桥是鼓励向善的好方法。单桥是善心善行的写照。来单桥游,心怀善念,感恩善德,日行一善,功德无边。

杜书恒:“活”,表现在物质上,就是经历了近400年风雨,单桥依然屹立,还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保护好就是保存一份物质文化遗产;在精神上,要讲好单桥故事,传承好单桥所代表的中华至善。

孙英杰:单桥的影响一在精神上,一在实物上。众善精神、匠心精神、拼搏奉献、久久为公的精神,都是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作为重要通道,单桥仍在服务百姓,其独特的造型、独步天下的装饰雕刻,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也提供了美学、建筑学等多种研究素材。

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之一是“活”起来。为使古石桥更加灵动、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应采取哪些方法?

主持人:

宋灵慧:单桥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属于未来;单桥属于献县,更属于全国、甚至世界。这样站位,单桥才永远富于生机活力。

去年的“行走滹沱故道,溯源单桥文化”,就是使之“活”出风采的一个途径。行走中发掘,溯源中体会,在时空坐标系中,它不是孤立的点,人文、自然、历史叠加起来,就成了立体的必然。

单桥是一片叶子,滹沱河代表的自然及历史人文是棵大树。单桥凝聚和展示的是广大深厚。对其背后开掘认知,与天下分享,向未来传承,单桥的生命价值才能尽大实现。比如,全国各地作家采风、四海联家主题征文、出版单桥文化书法集、摄影集、散文集等,全方位多形式传播。

史丽娜:首先是以形式打造声势,激发文化活力。如“汉文化小镇单桥风景区”,满足了“活”起来的条件,通过中华善园主题馆、滹沱河故道生态风景区等五部分完成了文化互动。其次是文化组织的成立及外在力量参与。如献县毛公分院、献县诗词楹联学会,各种读书会、朗诵学会、茶社等,加大了对单桥文化的宣传。再就是通过游园、文化活动、排练剧目、老师讲解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单桥故事、了解家乡发展史和先人智慧。

吕永森:保护好,还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践行文化自信的方向与途径之一,匠心集团做了大量工作,如目前单桥耿橘纪念馆、王余佑枕钓斋和成趣园等。再如在单桥搞的研学活动、非遗展示等。

杜书恒:“活”是核心,是传承,是发展。活在口中,讲好单桥故事,深化单桥精神,赋予时代含义;活在眼中,挖掘历史故事,呈现多彩单桥;开发文创产品,让人看在眼里,爱在心中;活在心中,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展示单桥的美丽、价值、内涵,化入日常生活,融入现代精神,记在心中,传播出去。

孙英杰:单桥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窗口、带动片区发展的资源。活起来,必须适当建设景区,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开发系列文创,打造单桥IP并大力推广,是我们目前的工作。已开发出木质手机支架、印章、玻璃制品等。手机支架图案全部来自于单桥栏板,并有故事描述,这都是活化单桥、融入生活的体现。

文旅开发是“活”起来的方法之一,怎样才能既要保护好,又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与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水乳交融,进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深化区域文化精神?

主持人:

宋灵慧:单桥的未来不可小觑,属于孩子。让孩子认知、热爱、传承,区域文化才会影响更大、更久。地方学者于万复、张继岩、曹书通等,组织编写了地方文化校本教材以及徒步单桥、单桥征文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其形韵、体味其精神。这里成为一个幕天席地的大讲堂,孩子们汲取了课本上得不到的营养。同时,孩子们会把区域文化鲜活地散播开来、传承下去。

史丽娜:首先是规章制度约束。以忧患意识来激活传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是找到内在驱动力,构建良性、健康的延伸和丰富文化的心态。区域文化是文化的根,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根本,渗入百姓生活便是深化。

吕永森:一是硬件服务能力,一是软实力提升。前者现在基本具备,后者是展示美好的平台。比如可通过研学基地、大讲堂和文化展览等,运用新媒体广泛宣传。要坚持“文物干预最少”原则,坚持文保与环境协调。要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这一点,单桥做得原汁原味。单桥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好,保持了自然、民俗的原生态、环境格局,促进了协调发展。

杜书恒:加强文献整理,比如单桥的相关史料,以及滹沱河的水利水文资料,历代对滹沱河的治理,为打造滹沱河景观,融入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耿橘是单桥人,他在常熟治水,形成了《常熟县水利全书》,从勘察、设计、募集、兴工乃至上级政府的批文告示都完整保存了下来,是一份珍贵的治水兴利除弊的资料,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大量引用了耿橘的治水方案。耿橘重视平民教育,讲求实用,突出效果,修建虞山书院,将教育思想融入书院建设和管理规范,编成了十五卷《虞山书院志》,全面保留了明代虞山书院的相关史料以及耿橘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坚持平等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孙英杰:对于单桥的文旅开发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文旅文旅,先有文化后有旅游,因为有深厚的单桥文化作为基础,所以才能发展独具特色的单桥旅游,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单桥的文旅开发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单桥,知晓单桥文化,宣传单桥善美故事,讲述献县大善精神。同时,国家目前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开发单桥景区,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又是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既发展了区域经济,又传扬了文化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单桥的文旅开发当秉承“传承中华至善,展现御道风情,弘扬单桥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理念。从文化出发,以产业立本,从精神出发,以文旅为根,真正做到让一座桥变成一片景、用一片景托起一座城。

◆总策划: 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宋灵慧 作家、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

史丽娜 《无名文学》副主编

吕永森 “燕赵文化之星”

杜书恒 市首届教学名师

孙英杰 匠心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

◆主 持: 祁凌霄

◆执 行: 刘 伟 高海涛

2021-04-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8555.html 1 岁月静好 单桥不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