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6日
第05版:05

轻松植棉 “国欣棉”这样长成

本报记者 吕 坤

北斗导航精量播种

4月1日13时30分,新疆国欣公司库车农场,两台棉花播种机正在广袤的土地上进行播种作业。

奇怪的是,驾驶员双手环抱,不光不摸方向盘,就连眼睛也不用看前方,只见他气定神闲地坐在驾驶室,还能扭头向播种机后面不停张望。

这可不是驾驶员“不靠谱”,而是这台看起来很普通的播种机,却有着“自动驾驶”技能。搭载了卫星导航的播种机,利用卫星定位、机械控制、惯性导航行进,在机器将棉种播进土壤的同时,就铺设好了滴水滴肥用的滴灌带,连同两层地膜一同盖在土壤表面,起到保温作用,让棉花种子得以安安稳稳在土壤里发芽。司机不停回头张望的,就是机器后方的作业情况。

不仅如此,1000多米的作业距离,这台设备的误差可以控制在两厘米之内,这是之前人工驾驶很难做到的。

播种机身后,3名工人步行“监工”,只需要在机器播种出现一点偏差的时候手工纠正,但其实,这种“工作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

“精准得很嘞!”尽管这样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但每当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春建站在棉田间,还是忍不住内心激动。每年的这个时候,新疆就拉开了棉花春播的序幕,而在国欣7.5万亩的农场上,靠着精量播种,效率大大提升。

一台采棉机每天作业500亩

“不光是播种,收获的时候,更壮观!一台台采棉机从棉田开过,‘吞进肚’的棉花直接被‘打包’成一个个大棉捆放在棉田中,一个棉捆就重约2吨。”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春恒眼中放着光,这个场景任谁见到都能“引发极度舒适”。

这只是河间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国欣农研会)植棉科技体现的醉人景象之一。

“前些年,每年还没过年,棉种就‘没得卖了’,都被抢光了,从2019年开始,国欣的农场繁种扩大了规模,这种情况才稍稍缓解。”卢春恒表示,为了保证棉种品质,国欣坚持农场自繁,似乎是放慢了发展的脚步,但其实,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化种植设备及技术的运用,却实实在在加速了植棉产业的发展。

不光播种的时候应用了自动驾驶,“国欣棉”在新疆的成长,处处体现了科技的力量。

自动驾驶和精量播种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减少了浪费,也为后期的打理和机采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较于其他作物,棉花种植的技术性更强。”卢春恒说,新疆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种植密度可以达到内地的3倍,但同时,这也对科学播种提出更高要求,一亩多少株、行距多少,都要经过科学测算,通过程序输入,最终控制机器精准完成。

不仅如此,广阔的农田也为无人机作业提供了最佳场地,农药的喷洒等工作,只需要棉农拿着一部手机就可站在地头操作完成。

卢春恒说,如今的收获季,一台采棉机每天可以完成500亩的工作量,成本大大降低。采棉季,新疆当地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个月就可以拿到四五千元的工资。

7.5万亩农场只有50名员工,播种实现自动驾驶,喷洒农药用无人机,采棉有大型采棉机,如今新疆国欣公司的农场,甚至一人就可以负责数千亩棉田。

冀棉援疆送温暖

1997年,国欣农研会审时度势,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到新疆石河子开发土地,兴办农场。

在国欣农研会董事长卢国欣看来,新疆棉天然就该“傲娇”。因为,新疆棉“家境优渥”,常年享受“日光浴”,太阳想咋晒就咋晒,一年能晒2500至3500个小时,天然水想咋“喝”就咋“喝”,新疆的气候也让害虫望而生畏,辽阔的地域更适合开展机械化作业……这使得新疆棉的生长时间长,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各项质量指标均超国家标准。

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批国欣人打井拉电、平整土地、改土治碱、栽种防护林,建成近5000亩高标准农场。此后,又建立育种站引进各种种质资源,2011年就创造了全农场平均亩产455公斤的高产纪录。

2010年,国欣农研会选调内地农场长前往新疆进行棉花种植,并投资2亿多元成立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同时建成轮台第一家可加工机采棉的现代化大型良棉加工厂。

“在内地亩产300公斤的品种,在新疆可以轻松超过亩产400公斤。国欣在新疆推广的棉花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升级,我们不断加大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和育种专家的合作深度与力度,正在研发新的高产、优质、抗病、宜机采的棉花品种,力争打破‘高产不优质’的一般规律。”国欣农研会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说。

“新疆国欣种业每卖出一袋种子,就有1元钱用来捐助新疆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他们实现上学梦,每年仅这一项投入就超过10万元。”卢怀玉说,“我们相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我们也将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2021-04-06 本报记者 吕 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8787.html 1 轻松植棉 “国欣棉”这样长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