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8日
第03版:03

人物简介:张书弄,任丘市永丰路办事处柿庄南村人,1928年11月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曹广欣 邢 程 摄影 王少华

“革命母亲”张书弄:

“大家吃水果,要是不吃,我可不乐意!”在任丘市永丰路办事处柿庄南村张书弄的家里,茶几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听说有客人来,一家人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张书弄老人热情好客,也很倔强。孩子们都知道她的脾气,听她这样说,赶紧端起果盘让每个人吃。我们本想客气一下,但看到一家人这么好客,便接过水果吃了起来。

如今,93岁的张书弄跟儿子一起生活。孩子们很孝顺,孙子、孙女经常陪着她,一家人生活很幸福。老人身体还可以,有时收拾一下家务。她关心国家大事,天天看新闻联播。

一提起抗日战争,张书弄就非常激动,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的父亲、哥哥都是参加抗日被鬼子杀害的。”张书弄说,她父亲张俊德早年参加了抗日,当时担任县工会主任,在自己家中设秘密联络点,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由于汉奸告密,鬼子到家中抓她父亲,父亲闻讯后钻入事先挖好的地道里转移了。张书弄当时只有7岁,鬼子没有抓她,却把她母亲抓走了。过了几天,母亲被保释回到家中。风声过去后,父亲回来了,带回来一些布匹,说是党组织的,一定要保护好。

张书弄的任务是每天在外面站岗、放哨。有一天,鬼子又进村了,她赶紧通知父亲和其他几位同志转移。母亲让她抱着布匹跑,跑着跑着布匹散了一地,她急得大哭,后面不断响起枪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她又继续向前跑,鞋跑丢了都顾不得拾,跑到一个村庄躲了起来。鬼子撤走了,她又把布匹安全地收回家,完成了母亲交代的任务。

鬼子“扫荡”是经常的。有一次,张书弄的母亲领着她出门,正和鬼子撞上了。母亲向她使了个眼色,她快速跳进了旁边的护村沟,东拐西绕拼命地跑。跑着跑着,看到前面有人,那些人也看见了她,拿着枪瞄准她。张书弄一看,是汉奸!赶紧扭头往回跑,一不小心滑倒在雪地上,子弹从她的耳边飞过去了。汉奸没有追她,看她摔倒了以为她死了。等这些人走了,张书弄悄悄爬起来向前走,后来碰到一位老人,就跟随老人去了张老虎庄一个亲戚家。到了那儿,才听说母亲被抓走了。

一个月后,张书弄的母亲被救出来,张书弄也回到了家中,但家里的房子已经被鬼子烧得只剩下黑乎乎的墙。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把房子重新收拾了一下暂时居住。有一天,张书弄正在站岗,发现鬼子又来了,赶快通知父亲他们钻地道转移。鬼子搜查时发现了洞口,就抱来一些柴草在洞口点火,想呛死他们。可是,他们不知道地道下面都是相通的,烟可以从别的口冒出去,父亲和另外几名同志一个也没受伤。

1941年1月的一天,听说鬼子要到另一个村子“扫荡”。没想到,鬼子是在耍花招,竟然又偷偷绕到了他们村。当时,张书弄和母亲没在家,她父亲和几位同志正在家里研究工作。听说鬼子来了,她父亲立刻命令其他几位同志下地道,他在后面掩护。他刚把洞口盖好,鬼子就进屋了,二话没说就把他抓走了。鬼子从汉奸口中得知,张书弄的父亲就是他们要抓的人,就用尽了方法,使用了各种酷刑,但父亲宁死不屈。

1941年1月25日,张书弄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鬼子把她父亲推到村外,用刺刀把她父亲的头砍掉,大汉奸陈邦艳用刺刀挑起头扬长而去,只留下了她父亲的身体。父亲牺牲不久,张书弄的哥哥也在一场战斗中牺牲了,连尸体也没找到。

19岁时,张书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村妇救会主任,每天领着妇女们为战士们做鞋、洗衣服,积极完成党组织交代的工作。抗战胜利了,日本鬼子被赶跑了,大汉奸陈邦艳也被执行枪决,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2021-04-08 本报记者 曹广欣 邢 程 摄影 王少华 人物简介:张书弄,任丘市永丰路办事处柿庄南村人,1928年11月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055.html 1 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