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8日
第06版:06

邸玉栋 三张照片彰显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邸玉栋(1911年—1942年),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人,邸玉森族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盐山县高湾、崔口一带发起组织抗日救国五人团,随后成立抗日救国军,在津南地区组织开展武装抗日。1942年,日军发动大“扫荡”,在一次突围中壮烈牺牲。

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邸玉栋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每逢清明思故亲。87岁的邸继广,摩挲着父亲邸玉栋的照片,思绪如飞。这3张照片,是他40多年前从父亲老师那里找到的,也是他能找到的唯一的父亲遗物。

邸玉栋牺牲那年,邸继广只有8岁。在这之前,邸玉栋长年在外参加革命,极少在家。对于父亲的形象,邸继广只能在母亲和乡亲们的讲述中,一点点建立起来。

学生时代的“邸外交”

1930年,邸玉栋考入盐山中学,他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立志读书报国。在校期间,他不仅学习马列主义书籍,还向同学和老师宣传革命道理及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的反“围剿”胜利,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进步学生组成爱国抗日宣传团,深入乡村、集镇,进行抗日救亡演讲,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他把戏台当讲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三省的罪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情;迫使校方答应他们接受军训、拿枪抗战的正义要求;为争取政治自由,邸玉栋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罢课,并掀起驱赶反动校长的运动……

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被同学们称为“邸外交”的邸玉栋,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的日益高涨,引起了校方不安。1932年5月,学校借故把他和十几名进步学生一起开除。邸玉栋转往庆云中学就读后,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联络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这让他再次被学校视为“危险分子”,并被勒令退学。

两次被学校开除的经历,并没有动摇邸玉栋的革命信念。离校不到一个月,他又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他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工作,多次到集市上散发传单。有一次,他机智地将传单贴在民团头子后背上,把对方及其随从吓得跑回了民团部。

危难关头显身手

1933年10月,邸玉栋任中共津南特委交通员。他不畏艰险,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津南大地,一次又一次完成接送地下党干部、传递党机密文件的任务。

1934年春,邸玉栋参与领导马颊河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刘格平、胡恒熙等主要领导人被捕,盐山、庆云一带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津南大地。危急关头,邸玉栋与马振华等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四处奔波,为恢复津南各县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中共津南特委恢复,邸玉栋任组织委员。

“七七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邸玉栋、崔岳南、马振华等人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盐山县高湾、崔口一带发起组织抗日救国五人团,随后成立抗日救国军,在津南地区组织开展武装抗日。仅在邸楼村,就动员了10多名青壮年参加救国军,后来都成为抗日的骨干力量。

1938年9月,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成立后,邸玉栋任冀鲁边区津南地委(1940年9月改称冀鲁边区一地委)组织部长。其间,他深入基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主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登台讲授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使命》《党的建设》《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课程,为党培养造就了一批革命人才。

舍身捐躯赴国难

邸玉栋双手都会打枪,能带兵打仗,并且机智灵活,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深受边区指战员和干部群众爱戴。敌人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一举抓获他。

1942年,日军对冀中和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用“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捕捉抗日领导机关和八路军主力,冀鲁边区环境急剧恶化。

6月18日晚,邸玉栋和一地委书记杜子孚、专员石景芳率一地委、六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转移到鬲津县大、小单(今属东光县)一带。19日拂晓,邸玉栋在组织和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右臂被打断,鲜血染红了整只袖管和大片前襟。

邸玉栋把手枪支在沟沿上,用左手扣动板机,击杀敌人。敌人一个又一个在他枪下丧命。然而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邸玉栋壮烈牺牲,年仅31岁。

邸玉栋牺牲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遗物,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

2021-04-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065.html 1 邸玉栋 三张照片彰显家国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