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8日
第06版:06

邸一馨 烽火岁月 巾帼先驱

人物简介:邸一馨(1909年—1984年),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人,邸玉森堂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邸楼村党支部委员,是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1946年7月,担任靖远县妇女联合会主任。1947年6月,调北京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1984年病故。

4月2日,清明节前夕,盐山县杨集乡邸楼村迎来了20多位特殊的客人。

这些人中,既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也有当地小学的学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祭奠长眠于邸楼殉国英烈祠的革命先驱。

在殉国英烈祠靠门的那面墙上,记录着10位从邸楼村走上革命道路的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其中邸一馨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她是唯一一名女性,也是沧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相比其他几位先烈,邸一馨的资料并不算多,寥寥几十字,介绍了她的一生。好在,通过寻访当地村民以及相关人员,只言片语间,邸一馨的形象稍稍立体起来。

邸一馨是邸玉森的堂姑。

1926年7月,在天津求学的邸玉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协助中共津南特派员刘格平开展革命活动。

邸玉森回到邸楼村后,很快便发展思想进步、比他小一岁的堂姑邸一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邸楼村建立了盐山县第一个党支部,邸玉森任党支部书记,邸一馨任党支部委员。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邸一馨入党后,很快跟随堂侄邸玉栋离开了村子,去参加革命活动。这期间,邸一馨很少回家,所以村民对她在革命期间的故事了解不多。尽管如此,仍能透过邸玉森、邸玉栋等人的故事,对邸一馨的经历窥见一二。

87岁的邸继广是邸玉栋的儿子,据他描述,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即便是在邸楼村,邸玉森也要隐藏自己的革命身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村民才知道他的身份。而邸继广的父亲邸玉栋,更是一直被敌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邸玉栋牺牲前,邸继广经常要和母亲四处躲避敌人追捕……

1927年,邸玉森到天津秘密筹建了地下联络站。同他一起秘密从事党的情报活动的,是另一位地下党员张仁昌(本名张少通),他就是邸一馨的丈夫。他们合力完成了当时顺直省委、天津党组织与津南特委之间传递情报、传达上级指示的联络任务,为津南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6年7月,邸一馨担任靖远县妇女联合会主任。1947年6月,调北京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1984年病故。

2021-04-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064.html 1 邸一馨 烽火岁月 巾帼先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