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陈金平主编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连镇》,打开地图,再看连镇,犹如一头奋蹄的牛,呈现眼前。它伸着长长的角,抬起的前蹄,使身体倾斜成一只蝴蝶。大运河清晰地勾勒出它的角、嘴与前腿。同时,蝴蝶演绎着千年蝶变的沧海桑田。这只蝴蝶牛,似乎为《山海经》新添一只神兽。它的名字叫“连窝”,它的叫声和它的名字相同,它是隋朝时,大运河里漂来的一枚巨卵,经过宋、明、清的孵化逐渐繁华成一座名镇。
《连镇》一书,以历史、经济、战事、风物、人物、文化、教育、诗韵等篇章,多角度地展现连镇是某个时期全国的聚焦点。58个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的谢家坝在这里;中国包装名县在这里;太平天国北伐军同清军整整拼搏了10个月,最后北伐军全军覆没,林凤祥中箭被俘在这里。还有像李家烧鸡、雷家烧饼、王家花生米等,这些带有大运河色彩的风味小吃,也在这里。
最具学术价值的是,《连镇》解开了谢家坝修建时间与出资人之谜。之前,考证或有关谢家坝的文字,都是模糊的表达。有一篇散文对谢家坝描述得最为深情:“谢家坝已成为世界遗产,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呢?那个带头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并构筑糯米大坝的谢姓乡绅呢?在这以百计年的历史中,这位大运河的功臣,却只留下了一个姓氏。这是大运河的遗憾,我们应该找到他智慧的名字。” “谢家坝为清朝康熙晚期谢宗枋出资所建。”《连镇》里的《百年沧桑谢家坝》,用一句话便把这两个问号拉直了。
像这些醍醐灌顶的典故,在《连镇》一书中大量出现。一个叫“官道徐”的村名,却充满了人性的纠结。这个村原与大屯是一个村,称大屯西排。清朝初期曾顶连镇附近徐庄的名,冒领了官方一匹救灾马,从此正式改名为徐庄。为避免地名重复,称“官道徐”。
河间府“林镇”就是连镇,那里有一座“梁山伯祝英台墓”。《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压抑,只有化蝶才能成就美好的爱情。只有那只蝴蝶,才能打开思想的镣铐。它是自由与美好的化身。《山海经》里还有一对神奇的比翼鸟。大致是,“崇吾的山上有一种鸟,只有半个翅膀,一只眼睛,只有一雌一雄的两只鸟拼在一起才可以飞翔,它们出现的地方就会发生大水患。”在《山海经》里比翼鸟不但没有美好爱情的象征,却是相反的意思。无论如何,只有当叫开放的翅膀,与叫联通的翅膀,合在一起,才能飞翔。
只能说,连镇蝴蝶遇上大运河,变成了一头壮牛。《连镇》一书中搜集的大量稀有图片:连窝镇邮戳、弹棉机、成队运送国棉的马车、晋商会馆捐银碑、运河码头往来船只的黑白相片、德记茶店包装纸签、老街店铺印章、纸板式火车票、人民大戏院等,足以证明连镇这头牛的壮美。
有一张泛黄的《连镇棉粮油交易代办所行情报告表》,就是这一张表,背后却是一个大的经济链条,连镇棉价,就是全国的棉价。
谢家坝就好像牛蹄上挂的铁掌,专门对付弯道大压力的水流。牛角奋力前顶,让沧州段大运河尽最大努力往西顶出一个深深的弯。乾隆皇帝到了这里,下船题写名字为“大龙湾”。有了这个深深的弯,便有了一个非常封闭的河套。正是牛顶出的这个河套,使叫“李四围”的小村子里的百姓有了安全感。时间前行,没想到被套住的安全成了贫穷代名词。不知谁把名字改成了“李四维”,这个村子的观念一下子就有了维度。如今,一个纸箱机械的产业,把这个牛角越扩越大,从连镇到东光,再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