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2日
第06版:06

让浓浓乡情 流淌在学子心间

—沧州市新华小学倾力推进家乡文化教育

本报记者 赵玉洁

两度打造大型舞台剧,再现“镇海吼”为民除害、守护沧州平安的千年传说;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沧州日报主办的“文化八仙桌”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沧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倾情演绎源于沧州的成语故事,并以微电影的形式将其呈现于荧屏……从2009年开始,沧州市新华小学积极引导孩子们走近家乡历史和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浓浓的乡情流淌在学子心间,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人。

编演大型舞台剧 生动再现“镇海吼”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沧州本是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但一条恶龙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它一心想独霸这方水土,在沧州兴风作浪,残害黎民百姓。此时,一头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与恶龙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黑夜激战到黎明,最终雄狮打跑了恶龙,守护了沧州的百姓。风和日丽渤海湾,桑麻遍野鱼满船。千年神狮佑狮城,发扬传承代代传……”

由沧州市新华小学自编自导、120余名学生参演的大型舞台剧《镇海吼新篇》,以优美的歌舞、生动的叙述以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将镇海吼的传说真实再现于人们面前。

缘何称为“新篇”?原来,早在2009年11月,在新华小学首届艺术节上,舞台剧《镇海吼》就闪亮登场,带给孩子们不小的震撼。时光荏苒,如何让这部舞台剧更富于时代意义?新华小学的老师们重新加以编排。在《镇海吼新篇》中,以师生探讨铁狮子由来溯源千古传说,以孩子们齐诵“今朝我辈有担当,神狮精神永发扬。二十四字价值观,分分秒秒记心间。为祖国强大而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结束全剧,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

“身为沧州人,铁狮子是我们的骄傲。它不畏牺牲、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孩子去学习和发扬。我们希望新华学子通过演绎《镇海吼》,知家乡、爱家乡,把沧州人的精神气质展示给更多的人。”校长许建立深情地说。

参与“文化八仙桌” 争做传承小使者

悠悠大运河畔,古雅清风楼中,听学者解读沧州文化,品历史名人故事,观传统艺术节目,新华小学的孩子们沉浸其间,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也更为深入。

从2018年开始,新华小学多次组织学生参与沧州日报主办的“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活动。

在“大运河衍生的沧州文化”访谈活动上,学子们知道了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在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给沧州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尊亲敬老话孝道”访谈中,孩子们通过聆听李炳天、王成东、孙云英3位嘉宾讲述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到尊亲敬老就体现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通过“张之洞的变革与开放思想”主题访谈,大家对这位沧州历史名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019年初,新华小学被沧州日报授予“文化八仙桌文化小使者示范校”荣誉称号。同年3月,“文化八仙桌”走进新华小学,围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传统教育等话题,与师生和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疫情期间,新华小学依然组织孩子们积极参与“文化八仙桌”线上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争做小使者,为传承沧州文化贡献力量。

拍摄成语故事微电影 感受家乡历史内涵

2020年暑假,由新华小学投拍的微电影《物归原主》正式开机,此次拍摄采用了虚拟情境,对小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年级3班的孩子们认真学习历史典故,仔细揣摩人物状态。拍摄时,孩子们凭借丰富的想象还原情境,从眼神到表情,从动作到台词,精益求精。

这是继《实事求是》和《凿壁偷光》之后,新华小学拍摄的第三部源自沧州的成语故事微电影。

2019年初,市新华小学四年级6班的孩子们以《汉书》所记载的成语“实事求是”的出处和起源地为依托,查阅相关史料,深入了解这个源于沧州献县的成语故事。而后,22名学生分饰献王、汉武帝、董仲舒、公孙弘等历史人物,将“实事求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于荧屏之上。

同年5月,三年级6班的学生拍摄了微电影《凿壁偷光》。从朝阳初升到夜幕降临,孩子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全情投入,用精彩的演绎将成语故事完美呈现。

从“著作等身”到“起死回生”,再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与沧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新华小学以成语故事微电影为媒,向学子们敞开了了解家乡历史的又一扇窗。

2021-04-12 —沧州市新华小学倾力推进家乡文化教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278.html 1 让浓浓乡情 流淌在学子心间 /enpproperty-->